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紫都台镇名称来历

2020-06-09 综合 167阅读
15世纪,被称为中兴烈祖的蒙古大汗达延汗将四分五裂的漠南蒙古各部重新统一起来,他将蒙古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各设三个万户,蒙古勒津(含土默特)为右翼三个万户之一。蒙古勒津部落以它的强悍实力帮助达延汗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大业。蒙古勒津有一个强悍的首领火筛(一译“浩赛”)。火筛是蒙古满都古勒大汗的东床佳婿,被称为“火筛塔布囊”( 塔布囊,娶成吉思汗后裔女子之蒙古贵族爵位)。火筛骁勇善战,勇武绝伦。火筛无嗣,蒙郭勒津部落的领导权就落在达延汗四子阿尔萨博罗特手中,以后阿尔萨博罗特又传给其侄子阿拉坦汗。
蒙古勒津部落与达延汗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儿子阿拉坦汗(明史称俺答汗,蒙古三位小汗之一)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因阿拉坦汗在三岁时曾寄养于蒙古勒津部落,故此阿拉坦汗长大后一直统辖土默特和蒙古勒津部落。 阿拉坦汗之子辛爱黄台吉(台吉,成吉思汗后裔之爵位)与阿拉坦汗政见不同,遂于明朝嘉靖中期率领土默特之一部和蒙古勒津部从河套地区迁徙到宣府(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边外,驻牧于瓦房沟、满套儿等地(今河北省丰宁县一带)。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住在龙门所(今属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口外的土默特之一部,由阿拉坦汗曾孙鄂穆布楚琥尔统领,与蒙古勒津部落合兵一处驻牧。17世纪初,住在辽东的蒙古大汗察哈尔林丹汗力量渐强,便开始征讨蒙古各部,意图统一蒙古。林丹汗在与蒙古各部征战的十几年中,迫于后金凌厉攻势而西进。这时,鄂穆布楚琥尔率部与蒙古勒津部落开始向东迁徙至今朝阳、阜新地区定居。土默特部定居于朝阳地区,蒙古勒津部定居于阜新地区。蒙古勒津部落从河套地区迁移到阜新地区,先后经历了120多年时间。民间认为:吴、白、武、包、齐、韩、海为蒙古贞七大姓氏,也有的认为吴、白、武、包、齐、戴、海为蒙古贞七大姓氏。
当蒙古勒津部落三万余众东迁来到阜新的时候,兀良哈部落的莽古岱从喀喇沁迁到这里已有30多年,莽古岱之孙善巴就接管了蒙古勒津部落。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善巴率其属众归顺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善巴被封为达尔汉镇国公。第二年,借土默特部落之名建土默特左、中(1638年撤销)、右翼三旗,任命善巴为左翼旗的札萨克,土默特左翼旗统辖蒙古勒津地区。土默特左翼旗疆界东至绕阳河接彰武界,西至北票接土默特右翼旗界,北至北大河接库伦旗界,南至柳条边接义县、北镇、黑山界。虽然土默特左翼旗的旗主是兀良哈部落人,但是百姓中却是蒙古勒津部落居大多数,因此民间习惯称土默特左翼旗为“蒙古勒津”,现在叫蒙古贞。 兀良哈部原是森林百姓,于9世纪徒居今蒙古国东南部的肯特山。明朝中叶,兀良哈三卫(泰宁、福余、朵颜)由北南移,后来兀良哈三卫被察哈尔、科尔沁、喀喇沁分别吞并,泰宁卫即“往流部”退居西剌沐伦河上游称翁牛特,福余卫即“我着部”退回嫩江流域恢复了郭尔罗斯的称呼,惟以兀良哈人为主的朵颜卫一直固守在南下以后所占据的长城以北至大宁地区的丘陵地带,并且利用其有利地形与宗主部落喀喇沁保持着半独立地位。 兀良哈氏人的先祖为成吉思汗的大将者勒蔑。者勒蔑累建功勋,成吉思汗就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华荫公主下嫁给了者勒蔑的儿子,成吉思汗还旨令其后人与者勒蔑后裔累世联姻,因此者勒蔑后人被称为塔布囊,清代为贵族爵位。土默特左翼旗首任扎萨克善巴为者勒蔑第十三世孙。兀良哈氏分为两股迁入蒙古贞地区。善巴一股落脚于蒙古贞的东部,善巴本人住于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华乡后官营子,蒙古人称该村为“叶赫各日”(意为大屋)。善巴的近支,居住于今大固本镇吐拉尺村和细河区四合镇四官营子。清顺治年间,为巩固满人之后方盛京故地,修筑柳条边墙,强令边内蒙古人迁到边外来,又割绕阳河以东做为养息牧场,善巴所辖地域大大缩小,旗府所在地也偏离辖地中心,因而把旗府一度迁到今富荣镇贝力房村。由于善巴及其后人对当地百姓过度盘剥,所以山南的蒙古民众群起暴动,放火焚烧了新建的府衙,驱赶了山南所有的兀良哈氏人。在额尔德木图贝勒时期,向西迁府衙到今七家子乡旧贝营子。乾隆三年(1738年),定居今王府镇。 兀良哈氏人的另一股,由善巴的堂兄弟瓦思喇姆带领,落脚于西部,起初栖居于大青山脚下的丹桂营子村(今属蜘蛛山乡)。这股的后代现今分别居住在蒙古贞西半部的艾友营子,北半部的高束台、乌兰毛都、好力营子等地。. 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以“兀”的谐音字“吴”、“乌”为姓氏。他们与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凌源、建平的蒙古人,即喀喇沁蒙古人为近族。 1959年,辽宁省划北票县的于寺、化石戈、紫都台公社归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管辖,因此,这几个公社(含今太平乡)祖先原属土默特部的蒙古人就成为阜新地区蒙古人的一部分。 土默特又称秃马惕,来自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的百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派长子术赤降服了秃马惕部落,后随窝阔台汗伐金时南迁至内蒙古阴山脚下的大草原。明代,秃马惕以土默特一名而闻名,在成吉思汗后裔阿拉坦汗统领下与明朝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阿拉坦汗被明朝封为顺义王。明朝嘉靖中期,阿拉坦汗长子辛爱黄台吉率领其所属的一部分土默特人和蒙古勒津部一起东迁到蓟州边外,驻牧于现河北省丰宁县一带。明万历九年 (1581年),阿拉坦汗病逝,辛爱黄台吉回到土默特阿拉坦汗驻牧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继承了顺义王位,史称西土默特。
河北丰宁县一带的属部由其子噶尔图统领。 从1544年到1634年,蒙古大汗之位一直稳固地在达延汗的长支后裔察哈尔部中传承。至噶尔图之子鄂木布楚琥尔时期,所部受察哈尔部林丹汗和明朝两面夹击,为了躲避战乱,在鄂木布楚琥尔带领下东迁到辽西朝阳,后被皇太极编为土默特右翼旗,鄂木布楚琥尔任首任扎萨克,与土默特左翼旗并称东土默特。王府开始设在北票下府,后迁至黑城子。 阜新地区土默特蒙古人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的蒙古人为近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