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2020-08-07 文化 173阅读

中国古代有科学。

说起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人们自然会想到“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标志,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但其实,“四大发明”不足以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因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于此。

举例来说,我们的祖先最先栽培了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最重要的豆类作物之一——大豆,最重要的水果作物之一——柑橘。这些作物的栽培技术传向世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是如何建构起既有厚重人文特质、又有科技创造的传统文化体系?如何在长时间内处于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仅用“四大发明”恐怕很难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

其实,国人一直都期望了解我国究竟做出了哪些独创的科技成就。为回答“我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到底有哪些”这一问题。

201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邀请所内外专家通力合作,梳理科技史和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系统考量我国古代发明创造。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对此项工作给予了持续的鼓励与支持。

2016年6月,研究组的成果《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专著和挂图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此书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3大部分,列举了88项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内涵、出现时间以及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

一经推出,就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先后获得2016年度“中国好书”和2017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的荣誉称号,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是一本集学术严谨性与表述通俗性于一身的、面向公众的优秀科学史科普读物。

扩展资料:

古代科学与技术门类发展并不均衡,参比因素比较复杂,研究组首先明确了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遴选原则,并在随后的研究、调整过程中一以贯之。基本原则有三个: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还对入选条目进行了系统分类。对于一部分证据充分可信的科技发明创造,进行了严谨的分类定名,如方程术、制图六体、提花机、造纸术、瓷器、水运仪象台、双作用活塞式风箱、火铳等。对于有些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则进行了适当概括。

例如,中国古代擅长天文测算,积累了大量系统的观测记录,其中的新星和超新星观测记录还为现代科学家研究超新星、射电源、脉冲星、中子星等高能天体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成就被概括为“天象记录”而列入重要科学发现与创造,以反映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成就。

在梳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同时,研究组关注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些特征及规律。研究组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创造的出现在时间上并不均匀分布。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先秦两汉是相当数量重要科技发明的形成期。盛唐时代的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宋代却拥有辉煌的创造发明。大约从元末开始,我国传统科技陷入缓慢发展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文化发展的同构性。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在政治、人文之外也贡献了大量科技思想,如墨子对十进位值制的论述。

进入汉代以后,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形态基本形成,与之对应的是古代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和农学也形成各自的科学范式。宋代儒家所形成的博学精神、怀疑精神和求理精神,或许对理解宋元科技的发达有所启发。

纵观古代历史,很多科技知识是通过传播而被不同文明分享的。比如,中国人通过多种途径向世界贡献了水稻、大豆和茶等作物栽培方法,以及丝织、瓷器、造纸、印刷、火药等方面的技术,也引种了小麦、棉花、玉米、马铃薯和西红柿等作物。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世界贸易的通道,同时也是科技传播和互动的活跃区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灿烂星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