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有哪些出题趋势?

2022-08-18 教育 78阅读
(一)从社会和文化把握出题趋势
国考申论主题选取侧重社会与文化领域,基于对社会与文化主题的探讨,考查考生对当前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如城市发展、科技与人文、社会心理问题、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公共安全、文化体制改革与繁荣发展等主题。这是因为社会和文化领域的问题不仅可以准确展现创新转型的时代背景,而且侧重于考查人的基本素质,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相契合。2017国考申论市级试卷聚焦“城市水系”,关注“如何做好城市与水这篇文章”,探讨水的智慧、生态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材料选取横跨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领域,视野广阔。2018年的命题趋势也很有可能从多角度切入,侧重社会和文化方面,巧妙组织材料。
国考的落脚点在于为国选材,考查深层次的思考力、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无疑都体现了政府对选拔杰出人才的重视。通过申论材料设置多元化的命题,测查深刻的思辨能力,测查踏实的工作能力,会成为申论变化的一个方向。如选取社会与生态、经济与文化等交叉领域的综合性主题,还会以人本眼光反观经济和社会,去探讨人的内在价值,更会尝试通过材料高度复原工作场景,检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中不仅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重大理论政治命题等的关注与分析,更要学会多侧面观察社会,提升分析社会热点的能力。
(二)案例材料为主干,评论材料点主题
案例型材料从来都在申论试卷中担当主角,近来更有全盘占领的趋势。案例材料阅读性强,但对于作答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透过案例找出“背后的故事”。除了案例材料,另一个典型的材料就是对话、评论,这类材料往往深入探讨材料主题,进行意义的深化和升华。如2015年国考省、市级材料6对《连线》主编的采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2016年国考市级材料2的市长信箱邮件内容,对于考生更是时间和精力的陷阱。2017国考省级材料3对“儒”之“柔”的评论引经据典、蕴意丰富,理解有难度。为此,考生要学会深刻把握材料,熟练掌握基本案例材料的阅读方法,多阅读多训练,精准作答。
(三)概括为基,贯彻为重,多题型融合
就五大题型在国考申论试卷中出现的频次看,归纳概括题是国考申论试卷中的基本题型,做好归纳概括题不但有助于提升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考生取得高分。因为与归纳概括题型相对应的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试卷作答的基本能力,也是准确作答其他题型的基础。
而从最新国考申论试卷看,2014年的省级与市级、2015年的市级、2016年的省级、2017年的省级与市级均出现了两道贯彻执行题,这就给出了一个信号:贯彻执行题成为国考申论试卷测查的重中之重。同时,国考申论科目还可能将单一题型与其他题型进行糅合,题型迷惑程度和作答难度都有提升。近年来,国考申论科目对文章写作的要求已经从僵硬的对策类议论文转变为更灵活的分析类议论文,更能全方位测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备考阶段,教育专家提醒考生不仅要注重基本作答能力的整体提升,更要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如此一来在考场上才能成竹在胸。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