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异地高考有什么限制吗?能不能报考重点大学 ,是不是只要达到大学分数线便可以被录取。
一边是随迁子女家长群体越来越高的放开异地高考的呼声;另一边,则是在北京、上海这些热点地区本地户籍家长的担忧与反对。今年“两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之所以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各地要把这些矛盾处理好,在准入门槛上仔细测算好才能确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达2.21亿,受到异地高考问题直接、间接影响的人不在少数。随着异地中考政策的逐步执行和发展,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直接面对异地高考问题,在目前全国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简单将高考户籍限制取消,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高考成绩如何省际对应?异地高考原籍录取或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本地有学籍的学生在本地参加高考,而其高考录取却回原省籍进行。如何在原省籍录取?不妨设某考生户籍是A省,在北京参加理综类高考。实际上,高考录取主要是分省按名次进行的,只要根据考生在北京高考成绩的名次对应出其在A省高考的名次后,即可在A省进行该考生的高考录取工作。那么如何得到该考生在A省的合理高考名次?举例来说,假如某年北京高考理综类成绩有效者10万人,该考生参加北京市高考的名次为50人并列第7000名。而A省当年高考理综类成绩有效者20万人。则该考生在北京市高考理综类排名可以认为是:7000+(50-1)/2=7024.5,也即7000至7049这50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值,且小数部分要保留。而将该名次对应到A省理综类时,其合理的排名应是:7024.5×20万/10万=14049。有了对应名次后,还可将该考生在A省的理综类成绩对应出来。通常,对应名次在A省中会是并列,该考生的成绩自然应与并列考生成绩一样。如果不是并列,对应成绩也不难合理得到。例如,某考生对应出来的名次是33.2,而前面A省20万名考生中第33名成绩为570分,第34名为550分,则该考生在A省对应的成绩为:570-(570-550)×0.2=566分,这里0.2是对应名次33.2的小数部分。有了对应成绩,之后的高考录取工作可如往进行。具体实施仍需细节配套异地高考原籍录取在具体实施中,仍需细节配套。如A省实行的是考前填报志愿或考后估分填报志愿,这会使考生填报志愿难度加大;由于名次和成绩对应需要各省同时进行,在时间上对高考招生工作多了一个要求;有少数省份高考不实行3+X方式,对应方法要做修改,但高考通常可分成文理两部分,因此也可以进行名次和成绩的对应过程。异地高考原籍录取起码有四个优点:一、简单可行花费小。处理考生的名次对应和成绩对应,可由计算机快速而准确的完成;二、具有较好的公平性。学生在学习条件好的地方学习,就应该与当地其他学生比较,这样对在学习条件差的地方学习的学生来说,才是公平合理的;三、每个省的考生都很多,对应出来的名次从统计学上看不会有大的偏差;四、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之间高考时无竞争性,本地的学生、家长不会排斥外地学生;对本地学校来说,外地学生考得好也是学校所乐于见到的。因此,外地学生会相对容易地进入本地较好中学就读,使教育公平进一步发展和体现。但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可能凸显了另一个矛盾:重点大学在各省市招生比例不同而造成的矛盾,即通常所说的“高考洼地”现象。但这一矛盾由来已久,并不是本文所提方法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