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中学小班额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20-06-10 教育 77阅读
在农村中小学,逐步呈现出班级人数不足25人的小班额化倾向,我所处乡镇的中学班级人数甚至在10人左右。如何发挥班级人数少的优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农村中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在认真学习了有关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之后,逐步在课堂尝试,课余反思,在“学习――摸索――反思――完善”的循环模式中不断升华。下面谈几点思考与感悟:
一、班级现状
我所教学班级仅有13人,学困生8人,约占62%。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很不好,简单的分数运算都是他们数学学习中的障碍。我校升学率逐渐走低,很多学生看不到升学的希望,忽视了老师在教学上的指导和教养上的启迪。另外,班级中有4人为单亲或留守,这些学生在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偏激。比如:课堂中不能配合老师进行积极的发言,课后很少和其他同学沟通。
二、教学改革实践
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如下:
1.小组建设
根据本班实际,我以成绩为标准,遵循自由组合的原则,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班级数学成绩前三名者分别担任小组长,并为每组一号学员,依次编号二、三、四号。在授课过程中,按照习题的难易程度来选择学生回答,在解答正确的前提下,该组获得相应编号的分数,课后根据各小组课堂表现所得分数布置不同数量的作业,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和课前预习的合作交流意识。
2.课前准备
针对本节内容,我认真编写导学案。设计了回顾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数轴中表示解集),自学导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数轴中表示解集),合作探究(归纳寻找公共部分的方法),学以致用(本节学习的同步练习),当堂检测(整体掌握的测试)五部分环节。努力将知识贯穿和学生活动纵横渗透于本次课堂教学中,在此之前,教学设计中对授课环节做了充分的课堂预设。
3.课堂实施
(1)复习:①3x≥27②5x-3≥7x+1③<,安排每小组四号来完成之后,小组长做出评价。由于第三小题较复杂,学生在计算中出现了失误,教师及时辅导与鼓励,点拨知识点。这个环节是对学困生的一次测评,使他们发现不足、提高自信心、有目的、有方向掌握学习技巧,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
(2)新授:黑板上书写,教师提问:①这种形式叫什么?②如何求解集?③在数轴中如何表示?
以上问题激励每小组三号同学来抢答,在抢答过程中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对预习是一次检测,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当然在正确的作答之后,在老师和同学们掌声中,该名同学充满着自信,组长脸上洋溢着笑容。
(3)合作: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不同情况的不等式,小组间合作探究寻找解集的方法,并完成如下表格:
不等
式组
(a表示
解集 x>b
口诀 同大取大
布置学习任务之后,我深入各个小组,听取他们的讨论,并做出指导和提示。营造浓厚的讨论氛围,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积极思考并耐心讲解。这样比起以往教师的强硬灌输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也是不同层次学生思想间的沟通和碰撞。
在讨论结束之后,小组长在侧黑板上展示讨论结果,并做详细讲解,其他小组听取之后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和新的疑问。在展示过程中“口诀”填空中学生出现了困难,教师做出了更有利于理解记忆的补充。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高潮,也是化解难点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展示,更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体现。
(4)应用:三号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同步练习,小组长互换并做出点评,对于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明确指出,并就书写格式、做题速度和准确性给出全面评判,并给出相应分值。
(5)测试:在课堂最后5分钟,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测试试题,并迅速上交教师进行批阅。
4.课后思考
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发挥了小班额的优势,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学生的言行举动甚至是学生的表情变化都逃不过教师的“法眼”,“从每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不再是一句空话。十几个孩子,一堂课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同时,小班额教学虽然说不能体现绝对的公平,但教师对每个个体的关注,使那些内向或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变得相对开朗自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地全面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价值取向。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导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如何最大程度的挖掘学困生的潜能,改革课堂中的时间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今后在工作中多学习、多尝试、多总结、多思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