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格

2020-10-06 教育 90阅读
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良好品格
王英海
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优良的品格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前提条件,是人才培养和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内容。三者互为支撑,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高等学校除了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和专业本领的重担之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良好品格的责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无论是现代所说的“育人”,还是古人所说的“传道”,其中都包含有培养学生意志、毅力和品格的内容。 一、如何培养大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排除万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够积极、主动、持久的学习,在学习上才能真正做到好、乐、勤,才能够真正“学成”。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做到该行则行,该止则止,一切理智化。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自己才能成为主宰自己心灵、情感、行为和命运的主人。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科实际和客观条件,做出积极的探讨和尝试。 1、通过理想教育和传统教育,培养坚强意志。 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是人们行动的巨大动力,它能推动一个人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去与困难作顽强不懈的斗争。因此,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大无畏”的精神。 在我国古代,理想被称为“志”。古人很重视理想,即使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翻开史册,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青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的。作家蒲松龄落第后,下决心要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由于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终于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 有了理想必须用行动去实现,要把理想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而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学期一个目标,一个学年一个目标,一个月、一个星期、乃至一天一个目标,这些都是短期目标。要想向大目标迈进,就得从小目标开始。比如说,我今天完成几道题,这个星期看几本书,期中期末考试争取前进几名;或者是规定自己多长时间改掉一个缺点,培养一个好习惯,争取一个进步等等……这些都是短期目标。有了目标,学习才有努力的方向,目标定好以后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只要发扬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远大理想就会慢慢变成现实。 对于学生来说,实现理想的过程也是意志品质成长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它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和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 2、在体育活动和军训活动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体育活动是以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为特征的,是培养人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运动训练中培养意志品质,不仅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还能达到激发动机,提高认识能力,调节情绪,培养个性的目的。 可以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
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独立性和果断性、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协调性、坚韧性。在各种体育项目中,长跑锻炼,最方便、简洁,其效果也是很好的。长跑能培养人的耐力、毅力,锻炼人的顽强拼搏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也用体育锻炼法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他要求学生每天必做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跑2500米,不管酷暑严寒,魏老师都带头坚持,形成班级的一项制度。这些事例说明,艰苦的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培养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互相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劳动锻炼,培养坚强意志。 人生中的学习跟长跑一样,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可以培养人、锻炼人,通过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意志品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培养人的意志的有效途径。 卢梭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可见,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极好方法。毛泽东读书的时候利用假期,与同学扮作“乞丐”,各地“游学”,常常身无分文,徒步千里,天黑了,就地露宿,天当被,地当床,包作枕,月作灯。伟大的革命家年轻时的作为,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培养意志、毅力的楷模。 劳动是生活的主要内容,生活中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靠劳动创造。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因此,天才就是劳动。”劳动是一切之母,是天才之路,更是培养坚强意志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 4、通过战胜逆境,培养坚强意志。 逆境,包括各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也包括各种挫折和失败。他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困惑、困难、障碍,甚至使人们颓废消沉。但如果我们身处逆境,却能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失败,分析原因,找出办法,战胜困难,我们就会坚定信心,增强意志。“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造英雄,苦难育英才。鲁迅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反为安逸所累”。所以,挫折和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 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吃苦受难,经受了磨难教育,逆境教育,练就了坚强的意志。研究表明: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意志普遍坚强,成就一番事业的非常多。当然,我们不希望也绝不能为了磨练意志,人为的设置逆境,而消耗和浪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我们只要在人生所遇到的各种逆境中,能够因势利导,就可以充分地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 毅力,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是人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是对所想达到目标的坚持程度和对困难与苦难、折磨的忍耐程度。当它与人的期望、目标结合起来后,它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毅力是一个人敢不敢自信、会不会专注、是不是果断、能不能自制和有没有忍受挫折的结晶。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大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呢? 首先,要不怕困难。不论做什么事情,或是学习或是绘画,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困难就好比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是坚强意志的重要表现。 第二,要持之以恒。毅力的大小表现在办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蜻蜓点水,见异思迁是做不成大事的。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即使被人落在后面,或者中途出了意外,只要他还能跑,他就一定要坚持跑到终点,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要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有的人遭到失败后,垂头丧气,一败涂地,再也没有了奋斗的勇气。而有的人虽然遭遇了失败,却并不气馁,而是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奋战。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历经了无数的失败,最后终于换来了全球的光明。失败可以把人的毅力锻炼得更加坚韧。 第四,要善于排除干扰。在我们身边,总有其他的人,其他的事,有可能会干扰我们的学习。比如,你在看书,别人在看电视、听歌曲,这时如果你能全神贯注在自己的学习上,不受干扰,就说明你的毅力比较强了。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讲,培养毅力最重要的是从小事做起,克服惰性,比如,每天的晨练,遇到刮风下雨、大雪纷飞的日子,就想“今天算了吧,明天再跑……”;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想“明天再说吧……”,结果就是这些一天天对自己的迁就,一件件小事的放纵,助长了自己的惰性,毅力的培养当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第五,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有助于产生顽强的毅力。
目标明确,人们的行动才会有方向,目标才会产生强大而又稳定的吸引力。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使人们的毅力大为增加。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 大学生良好的品格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爱岗敬业、主动学习、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勇于创新、敬老爱幼等等。 1、要培养大学生道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品格。 今后的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因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的一代新人,应当放在首位,也是重中之重。
其实,人格教育在我国起源很早。《三字经》中就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古训。流传至今的许多成语,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见贤思齐”等,都明显地表现出人格教育古已有之。在教师方面,“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很多时候,教师都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在哪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呢? 第一,要教育学生爱岗敬业,有崇高的理想。“站三尺讲台,拂两袖清风。”这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国家的兴旺,我们应该安心于三尺讲台,爱岗敬业、勤奋务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使人格因理想而熠熠生辉,因敬业而节节拔高。 第二,培养学生充满爱心,有充沛的感情。有关资料表明,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可见培养学生成为有感情、有正义感的人是多么重要。面对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用真情去感动他,用爱心去关怀他。不能想象一个感情匮乏、缺少爱心的辅导员能培养出关心他人、热心助人的学生。所以,我们要满怀热情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赞扬;发现缺点,不能讽刺挖苦,而应正确引导。辅导员的爱心如盛夏的一片绿荫,给学生带来清凉;如冬天的一缕阳光,温暖学生的心。 第三,培养学生具有民主精神和有高尚的品格。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和主张。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到教育的目的。决不能用行政手段去命令和压制。教育是一门科学,铸造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更是这门科学中的重要一章。教会学生做人,让他们有健全、完善的人格,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更会使整个社会受益。 2、培养大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品格。 主动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我院学生实际,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如果学生厌学,或者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那就谈不上主动学习。那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第一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古人说,“无志无以为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经常给学生讲古今中外矢志于学的名人轶事,推荐学生看《名人传记》,激励学生好学上进,使学生从“要我学习”状态向“我要学习”状态转变。第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专业课老师的认可,专业课老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去征服学生。如果学生不认可你,他就不可能主动学习你所教授的学科。 再次,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挖掘趣味,把所教知识添加“调料”,让学生“胃口”大开。只有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了,才能谈得上主动学习这门学科。 3、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借助目前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可以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 4、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品格。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总之,从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路径中,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是青年学子毕业后事业赖以成功的基本素养。一个意志不坚定、见异思迁、好高骛远、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毕业后是不会有大作为、成就大事业的。所以,对大学生意志的培养是高等学校非智力因素教育的首要环节,必须在教学、科研、社团活动等各个方面制定计划,周密事实施,力求取得实效。 锤炼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是大学生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在所从事专业领域达到较高造诣的重要因素。高等学校除了通过开展多种活动的办法锤炼大学生的毅力之外,还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社会实践等环节,加大对学生坚强毅力培养的力度,使多数学生毕业后不再娇生惯养、拈轻怕重,而是目标明确、信心十足、毅力持久,能够担当大任、开创大业。 养成爱岗敬业、主动学习、诚实守信、创新思维的优良品格是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必要前提。高等学校要在德育教育的总体布局之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把培养大学生具有优良品德作为重要育人目标,锲而不舍地抓下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创抓常新。 总之,高等学校要在日常教学、科研课题、党团生活、日常管理、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工作中把培养大学生的意志、毅力和品格的内容纳入其中,使三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制定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形成由学院党团负责人负总责,教务处参与并指导,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具体贯彻执行的德育工作新机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