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预防惩处“三违”现象的体制机制

2021-11-05 时事 256阅读
1 如何开展反“三违”活动 一、 何为“三违” “三违”就是指在生产作业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违章、无知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以及作业现场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犯劳动纪律等行为。 二、“三违”行为的重点人群 (1)车间主任和班组长。他们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指挥员,是车间班组管理的领头羊。车间、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些人。车间主任、班组长敢于抓“三违”,就能带动一批人,管好一个车间、带好一个班组。 (2)特种作业人员。他们都在关键岗位,或者从事危险性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90%是由于违章操作等"三违"行为造成的。但是对"三违"现象只是一味的简单处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作业,随时有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可能,是事故多发之源。 (3)青年职工。他们多为新工人,往往安全意识较差,技术素质较低,好奇心、好胜心强。在这个群体中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 三、建立判别标准,查"三违"根源 2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90%是由于违章操作等"三违"行为造成的。但是对"三违"现象只是一味的简单处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解决"三违",首先要消除产生"三违"的土壤。隐患排查自查阶段,要动员全体职工全面细致地识别本部门、本岗位存在的" 三违"现象和行为,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这些现象和行为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策措施,再经过分类、汇总、整理,找到"三违"深层原因:是作业场所环境及设施不具备正常操作的条件,还是由于教育培训不到位或相关规章制度和规程不完善;是存在侥幸心理,或对自己控制危险的能力估计过高,还是由于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无主观意识的情况下,判断失误、疏忽、遗漏等造成的"三违"等等。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分析"三违" 根源、提出安全依据、解决不安全问题,有步骤开展反"三违"活动。 四、追究不作为责任,抓层层监管 "三违"现象的屡禁不止,终其原因是部分员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侥幸心理严重,对"违章"行为习以为常,但相关领导尤其是车间主任、班组长存在漠视违章、不作为甚至违章指挥的现象无形中对违章作业起到了默认、纵容的作用。 安全部门要对发现的"三违"现象进行责任倒推,对安全管理人员不履职、安全管理"不作为"的行为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 3 点。发现一次,教育一次,查处一次,并记录在案。对不能严格执行制度和规程的管理者要加大打击力度,一要处罚、二要撤职。隐患排查过程中要将"三违"行为作为安全隐患和险肇事故来对待,要认真落实"四不放过"--违章原因不查清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有效措施不放过的原则,彻底扭转查而不管、查而不纠的被动局面。 五、完善教育和惩处机制,杜绝"三违"现象 要根据具体的"三违"行为的性质、内容、后果程度等建立" 三违"教育和惩处机制,对性质较轻"三违"现象,坚持先尊重后批评、先教育后惩处的人性化监管原则,对屡纠屡犯和部分危险岗位、关键岗位可能或造成重大事故的"三违"现象,要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并通过离岗培训、调离岗位直至解除合同等形式,建立违章高压线,逐步减少和消除"三违"行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