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公益组织的行动,总是会让人乐见其成的。
新近的消息,是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原告重庆绿联会分别诉被告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家外卖平台环境污染责任纠纷的公益诉讼案件。
重庆绿联会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由将三家公司告上法庭,绿联会认为:外卖订餐平台上存在经营模式缺陷,未向用户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选项,致使用户在直接点餐的情况下系统会默认为其配送一次性餐具,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极大的生态破坏。
看起来绿联会的行动已经初战告捷。这起公益诉讼刚进入立案环节,两家外卖平台便已应声而动。
饿了么公司表示,其APP将上线“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备注选项,通过用户的公民参与来普及环保观念。美团外卖也表示,将在其APP上增加“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后续将鼓励用户参与“自备餐具”活动。
初战告捷,当然让人高兴。但未等开庭,便已改正,那这场诉讼接下来还将怎么进行,就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而对于笔者个人而言,我特别好奇的一点是,外卖平台都按照公益组织的诉求开始向用户提供“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备注选项了,而假如用户勾选了这一选项,那么用户订好的外卖拿什么装?
这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事实,外卖消费的场景注定了商家只能为用户以一次性餐具来作为盛装用具。如果不是鼓励让外卖员直接手抓饭菜,因噎废食,那么公物橘模益组织希望用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就存在情理方面的问题,也难免有原教旨主义之嫌。
更重要的是,当公益组织明确希望“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之时,其实也带来一种误会:一次性餐具是万恶之源,一切一次性餐具都非环保。
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谬误。人类观念与技术的进步,正在使一次性餐具在环境及资源保护方面成为可能。
且不说可降解、易回收的一次性餐具已成为大势,还应看到一种科技进步的趋势。比如德国人研制出了用树叶代替塑料做成的世界上最环保的一次性餐具,印度人研制出了可以食用的环保一次性餐具,中国山东以利用秸秆等天然植物为原材料制造出了同样具有环保意义的一次性餐具。
当然我能理解,这家绿色公益组织之所以仍然看重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这世上尚有环保型一次性餐具一说,而在于在国内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上,仍大量选择使用塑料袋、PP5餐盒的缘故。
“470年才能降解的塑料垃圾”,的确是我们今天必须承担的环保压力。但其中问题在于,环保组织仅仅诉诸于外卖平台,是不是终极指向?
显然不是。对于外卖平台而言,固然有其倡导环保之责任,但归根结底,平台只是平台,并不具有强制执法权,更不能直接干预商家自主的选择,尤其是当这种行为并不违背法律法规之时。
任何国家的环保治理,无不以政府立法严令禁止、执法部门严格监管为前提。然而面对我国实施了10年的“限塑令”却异化成了“卖塑令”,曾经被禁了14年的一次性发泡餐盒生产后来又莫明其妙被解禁的情况,有种尴尬不言而明。罩缓
重庆绿联会似乎也明乎此。其负责人表示,将外卖垃圾污染上升到法律层面主要有三点初衷:第一、是希望推动相关企业履行企业责任和社伍滑会责任;第二、是推动消费者对相关问题的重视,改变个人习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想推动有关管理部门,对外卖这种新型产业,尽快出台一些管理细则。
不好说外卖平台成了环保问题的背锅侠。但环保组织希望以起诉外卖平台来推动国家立法,这样的一份迂回曲折的苦心孤诣,但愿有关部门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