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目标的传递式教学模式和基于生成性目标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建立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基础之上,决定了教学过程、教学资源选择与使用形式等。它不仅贯穿了整个教学设计环节,而且是体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主要形式,不同的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它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在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时,教师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第一,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当知识掌握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时,可以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际能力或方法的培养,那就要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某种态度或价值观,那就要采用突出社会互动、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当然,一门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往往同时会涉及多个目标,所以,要在教学中适当对不同模式加以组合。第二,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某种学习过程才能实现,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考虑将让学生进行何种学习活动,其过程是怎样的。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的认知复杂性是不同的(1)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包含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是一种绝对的、非白即黑式的思维模式,其中会尽量减少矛盾冲突。(2)中等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需要学生对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思考,避免绝对化,不盲目相信权威。(3)高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则体现了的辩证思维,需要灵活地、多角度地看问题,需要深刻地进行思考,且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认知复杂性,就需要选择采用结构较松散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及教学程序的控制性较低,允许学生进行更主动的、更开放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的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模式、非指导性教学等。相反,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依赖于较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那就可以选择结构更严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学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详细严格的规定,比如程序教学等。第三,学生的特点。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上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于直观经验,所以应采用突出学生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而高年龄阶段的学生则可以更好地进行抽象概括,可以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的间接性经验,所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模式在这一年龄段上更为有效。另外,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且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第四,各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