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怎么繁殖的?一只熊猫能活多少岁?
大熊猫繁殖之谜 2006年11月7日,中国四川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2006年繁殖存活的17只大熊猫宝宝首次聚在一起向公众亮相。今年该中心成功繁殖大熊猫宝宝12胎19仔,其中两只小宝宝因先天性心脏发育不全,虽经科研人员多方面组织抢救,但遗憾的是出生三天后不幸夭亡。其余17只宝宝在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下顺利存活。 圈养大熊猫距今4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但人工饲养大熊猫繁殖成功则始于1963年北京动物园“莉莉”和“森森”自然交配成功产一仔。1978年用人工授精又取得繁殖成功。1980年成都动物园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亦获得成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熊猫雌雄本交的可能性极小,往往采用人工授精,由于大熊猫发情期长而且表现各异,但排卵期却只有1-3天。目前,多采用科技手段测定其排卵期并重复人工授精,以保证较高的受孕率。国外首次繁殖成功的是日本上野动物园,他们于1979年繁殖成功了一只大熊猫。近年来在育幼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成都动物园于1990年首次在人工辅助下,哺育成活一对双胞胎;1992年北京动物园攻克了未吃初乳幼仔人工哺育成活的难关;同年成都动物园再次育活双胞胎并代哺一只,创造人工辅助下一母育三仔成活的奇迹。现在科研人员采用冷冻精液对大熊猫进行人工授精,使大熊猫怀孕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可达80%左右。而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幼仔成活率已超过了90%。 研究显示,大熊猫一年只怀孕一次,每次产仔一到两只。圈养的雌性大熊猫一般在4岁至5岁进入性成熟期,20岁左右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大熊猫的繁殖力较低,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由于养尊处优,活动量减少,其性能力更是直线下降。被认为是“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动物。 目前,世界上野生大熊猫仅存159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盆地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全世界圈养的大熊猫不到200只。(国新) 繁殖大熊猫三大难题 大熊猫的交配率低,受孕率低,成活率低,在饲养动物中是特别突出的。这个“三低”就是当前繁殖大熊猫的难点: 1.雄性大熊猫很难发情。人工饲养条件下,进入繁殖期的雌性大熊猫一般都能按季发情,但雄性大熊猫却寥寥无几。雄性发情难,是不是大熊猫的本性呢?不!在卧龙、佛坪等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工作者,都亲眼见过两只,三只,甚至五只雄性大熊猫为了争配一只雌体而互相吼叫、追逐和扭打,其壮烈场面,是动物园所根本无法见到的。这说明了繁殖问题不在于大熊猫本身,而在于人们对大熊猫的本来生活还缺乏规律性的认识,所以还不能按照其本来条件来饲养它们、管理它们和保护它们。 2.雌体的排卵期很难掌握。雄性发情困难,可以采用人工授精作为补充的手段,但雌性大熊猫一年中大约只有3天能受孕,而且还查不出明显的生理特征。据某一年的不完全统计,至少给22只雌性大熊猫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还有的是两者同时进行,而受孕的只有11只,其中纯人工授精获得繁殖成功的只有两例。 3.幼仔很难成活。一只初生的幼仔只有普通老鼠那么大,体重约100克,是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在哺乳类中,除了有袋类动物以外,再没有这样母子体重相差悬殊的动物了。幼仔双目紧闭,看不见东西,皮肤上只有稀疏的胎毛。据科学家的报道,其发育程度大约相当于六个月的人类胚胎,肾、大脑以及一些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均未发育完全。这种机体也许适应高山峻岭、冰天雪地、细菌稀少的环境,反而适应不了人工气候、情况复杂、污染严重的人间烟火。幼仔有的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疾病;有的由于被母兽压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母兽生下两仔以后,自己只能抚育一只,另一只由人工抚养,尽管采用先进办法,也很难成活。 据介绍,大熊猫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五岁,而国际谱系编号为二一七的“美美”已有三十六岁高龄,相当于人类的百岁之年。此前,武汉动物园一只叫“都都”的人工圈养大熊猫,存活了三十七年,创下了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