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本教研

2021-11-03 教育 456阅读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关专家认为,所谓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传统的教研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但它只是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教学条件下产生的,也只适用于当时的传统教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它越加显露出了它在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中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流于形式,教研无实效,为应付检查而教研教研本应是教师积极主动要求开展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也是教师集合集体的智慧更深刻把握教材教好每一节课的很好的机会和方法。然而有些学校的教研却只是流于形式,认为教研就是写写教研记录,学校检查时,有据可查就行了。变成为了完成教研这个活动而教研,把教研完全当成了一次任务,一个负担,只是被动的去接受,甚至弄虚作假,使教研活动完全失去了其实际意义。2.教研内容单一乏味,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是很多学校依然遵循着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满堂满节的灌,学生晕晕乎乎的听,考试糊里糊涂的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生不变。长此以往,教师觉得教的没劲,学生更是学的没味,本应生龙活虎的少年变得如暮年老人,毫无生机;本应活泼有趣的课堂变得沉闷冗长,厌学情绪如瘟疫一般迅速弥漫大大小小各各学校的课堂,情况及其令人担忧。3.教师缺乏合作精神,彼此保留,各自为政,难以达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很多学校,尤其一些经济相对较落后,思想不开放的地区,由于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导致教师一味追求升学率,为了能够在学校、年级中脱颖而出,不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是互相防备、互相拆台,彼此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相互保留,这就致使集体教研成了一个口号、一个形式,只要学校不检查那就应付了事,甚至不教研。教师各自为政,即使教研也只是保证了教学进度的一致,只是表面的教研。谁也不肯暴露自己的不足,也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经验、收获,更别提对学生实际的分析,对学校现有资源的合理运用等,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也导致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4.教研的对象太过片面,只注重对教材和大纲的研究而缺乏对学生,学校资源,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研究我们传统的教研就是研究教材、大纲,我们怎么教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怎么学?我们要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及如何解放学生思维,加强他们的创新精神等等,以使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真的做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我们如何来解决,这就要我们以实际为依据,切实做好校本教研以及教研组建设,改革和完善传统教研,使学校教研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改,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我们怎样建设新形式下的教研组,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体系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学校内部教研的服务制度;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并且制度要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要经过教师讨论通过,从学校教研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健全、逐步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要摒除传统教研体制中一味要求老师,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一面,全面发挥传统教研的基础作用,传统教研工作中的许多教研内容、方式包含着校本教研的因素。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业务学习、教改课题研究等。并给予继承与创新,补充与完善,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在教案评价方面,要改过去统一形式、内容,强调节数、页数,为个性教案、活页教案等,给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改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消除教师对教研的厌烦情绪,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人人爱教研,个个都进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最终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有特色的学校。2.加强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领会新课改的中心理念,以及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校本教研有三层基本含义:研究教学,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等。在现今时代,就是研究课程及其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状况、教师构成,学校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环境出发进行研究;教学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教师应该正确理解校本教研的含义,校本教研不等同于教研组活动,也不等同于集体备课,更不是单纯的教师的研究。校本教研是自下而上,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即“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它的特征是:校本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深入了解这些,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作用。3.改变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的大胆创新,加强合作,探索更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提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新型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在校本教研中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制度对教师的束缚,使教师能够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可以自主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校本教研还特别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既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还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使每个教师都能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自由的进行思想交流,可以产生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使教师们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同时,跨学科教师之间也可以在校本研究中,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他可以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使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另外,教师也要加强教学研究能力,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反思,使自己成为多领域,多能力、学者型的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4.建立校本教研组,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模式,让校本教研有理可依,有据可行,并且要确保校本教研的长期性校本教研的形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刚刚实施校本教研的学校来说,首先要领导思想的转变。领导要有彻底改变传统教育弊端的决心和魄力,要建立一个有特色的,能够不断发展的新型学校就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校本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其次,建立健全的教研计划、程序,以及一个相对自由的教育研究环境和氛围,使教师能够畅所欲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疑惑,将这些困难和疑惑拿出来和整个教研组,甚至在全校范围或聘请专家进行讨论,集众人的智慧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教师的个人提高,还能够促进整个教研组素质的全面提高。再次,要适时的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时刻保持与社会实际同步,开拓视野。最后,还应组织教师经常进行一些贴进实际教学的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解决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对教材对学生疑惑。最重要的校本教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还要在实际中不断的完善。它也不是一窝蜂的事情,它还要坚持不懈,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才会真正发挥它的先进性的作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