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些方面是构成创新素质的要素

2022-08-13 教育 77阅读
1 创新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指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而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任何能力都有着复杂的心理结构,它是心理品质的综合。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做出创造性运用的过程。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创造性的思想、理论及设计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一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定义包涵以下几层意思:
创新能力是每个正常人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对创新能力有较大影响;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经验、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各个方面,不能片面地理解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水平主要通过创造性成果表现出来。
2 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
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这些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由一定的因子所决定。事实表明,创新能力并不等于这些因素的简单相加,它呈现出一定的非加和形式,其形成过程受一定的内外环境的影响,这可用创新能力与内外环境关系图加以说明(图1)。如图1所示,内部环境包括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外部环境是指国家的教育制度(其中高考制度是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考制度不断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与素质教育同步),教育管理模式(学校在执行国家教育制度过程的实际操作,学校为学生创造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学校倡导的是怎样的一个学习结果),更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教育者(包括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决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因素,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就是内部环境。
大量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一定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构成的系统表现出的特殊的功能。创新能力由基础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组合而成,是通过认知、情意、技能三方面的整合与有效应用,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前所未有的、与众不同的、实用多样的且具有一定价值的新产物。其中基础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类比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和相关的思维能力等;专业业务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和综合能力,可行性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社会适应和把握机遇能力,合作和协调能力,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基础能力在一定的智力水平的支持下,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对发现和获取的外部显性知识进行内化,并用广义化原则扩展,以便广泛应用。从知识发现到知识获取,然后进行知识转化,进而实现知识创造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最终内显为一定的智力水平,外显为一定的能力水平。所有这些能力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功底越深越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大小不仅仅由知识决定,它是一个综合素质,更体现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总之,创新能力决定于一定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受制于一定的智力水平(IQ)和后天获取的知识,外显为一定的实践能力。研究表明,取得创造性成果的人,其成就大小与IQ有一定的关系,但IQ值到了一定时就不再成正比了。有研究指出,当人的智商达到120时,人的创新能力就不再与智商成任何比例。非智力因素则更多地受性格特征、思维习惯的影响。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审议报告指出:“创造性与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