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当年的软着陆是否成功 当年是哪一年 能具体介绍下那年的经济形势吗

2020-04-22 财经 129阅读
应该指的是九五计划(1996~2000),朱镕基当政的时候。
1992年中国经济出现一次新的“大跃进”,并在1993年达到顶峰,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过热。统计显示,1992年至1993年间,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3%,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4个百分点,货币同比增发34%;两年里投资分别上升70%和40%,生产资料价格每年上升50%;人民币
调剂汇率一路贬值到1:11,而且向1:15滑落。经济大跃进终于导致了通货膨胀这个恶果。1993年通货率是14.7%,1994年上窜了6个多点,达
到24.1%,一举刷新了1988年18.8%的纪录。社会再现抢购商品的冲动,贮存美元、黄金和优质耐用消费品的现象日益普遍。
面对
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以朱镕基为主导的决策层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治理措施。1993年6月,中央出台了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
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削减行政费用20%;重新审查开发区;停止地方当局向企业和农民集资;改革外汇留成制度;停止用“白条”支
付农民的粮款;停止出台新的价格改革措施等,称为“十六条”。
到1994年3月,中央又制定了“二十字方针”,以“保持稳定”为中心,
代替“双加快”(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方针。这些政策的特点就是财政、货币“双紧缩”。其中,最能体现朱氏色彩的,是他对金融的治理。1993年的金融
行业,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的创新,但放贷乱象也达到了顶点,朱镕基强力收缩银根,迫使那些为所欲为的银行回收贷款,并在该年7月,自任
央行行长,约法三章:一、清理违章拆借;二、不得竞相提高利率、不得收取贷款回扣;三、银行不得向自办实体注资,自办实体和银行脱钩。
朱镕基的改革举措包括财税、金融、投资、企业、住房、物价等方面。其中,最难办的是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是把税源分成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
享税3种,改变过去地方得大头,中央得小头的局面,把财力集中在中央。地方当然不同意,所以,根据朱镕基的说法,那段时间他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谈,“肉
都掉了五斤”。
当年的另一重头戏是汇率并轨,结束双轨制,减少经济运行的中间成本。此外,对银行体系也进行了重构,把人民银行办成中央
银行,专业银行办成商业银行,成立独立的政策银行承担政策性贷款,以便让银行摆脱地方政府干预,过去的银行体制由于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控制,存在着严重的道
德和通胀风险。这些改革使得本次宏观调控与过去行政收权式的治理整顿有着本质区别,没有重蹈过去“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覆辙,奠定了日后软着陆的成功,
也使得中国经济渡过了随即而来的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
朱镕基的改革就是一个字:猛。不猛不行,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的程度,不用猛药不行。从现在看来,当时经济改革比较成功。单从经济角度上看,软着陆比较成功。只是,因为用药太猛,改革太狠,太无情。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下岗职工下岗问题,其实一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困扰。下岗职工和子女们,很多仇富、对社会憎恶,至今仍然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