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每天都有无数的人举头望明月,对着月亮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慨,包括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秋节,也是和月亮有关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从他们第一次看到月亮至今,除了月相的变化(变园变弯)之外,其实表面的样子(图案)并没有变过,而是永远保持着最初的那个样子,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月球在环绕地球转一周时,刚好也会自转一周,所以说,月球的另外一面,我们永远也无法看到。
如果再说严谨一点的话,因为月球椭圆形的公转轨道使我们能看超越其东西水平线,而且它倾斜的轴线会引发月球的季节变化,展示出更多月球的南北极部分,所以我们还是能够有机会看到更多的9%的月球背面部分,不过另外的41%部分,则永远是背对着地球的。
之所以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都集中在正面,是因为在背面的着陆难度远远大于正面。首先,有许多科学理论推断月球背面几乎全是环形山,月球背面南极的“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超级陨石坑,在20年前,NASA就发现此处存在水冰,也就是说非常接近月球最初的原始状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月球背面接收不到来自地球的任何辐射干扰,飞行器无法与地面取得联络。
解决这个最大难题的关键,就在于2018年5月21日,我国发射的一颗“鹊桥号”中继卫星,这颗卫星在月球背后6.5万公里之外的地月拉格朗日二点附近Halo轨道簇上运行,在鹊桥号所处的位置点,可以同时看到地球以及月球的背面,因此可以同时与嫦娥四号和地面保持联络,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