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为何迅速崛起?

2022-03-23 综合 65阅读
1.制度差异:权力垄断对权力分散。清国当时是中央集权制,在这种制度下,除了中央政府内部的少数人之外,没人能介入决策,整个国家的政治治理只有一个中央决策机构、一种政治理念、一种治理政策,没有对比和参照。而日本当时其实是分封制,每个领地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和治理政策,这就提供了更多的政治理念实践机会,而这些实践中的佼佼者将会从实际运用效果上脱颖而出。

2.文化学习上的差异:老师作派与学生作派。清国一直以天下之中心自居,其高层决策层中自大心态极其浓厚,且受本土历史久远的文化思想影响很重,很难接受欧洲新兴的思想。而日本在文化上一直就处于学习者的地位,各阶层知识分子均以能学习外国文化为荣。所以即使在西方入侵前,欧洲新文化一进入后就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系统学习,称为“兰学”。而由于各藩均有自治权,所以能吸引和发动更多的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同时西方新文化很快在某些藩也获得了实践的空间,而其实践的成功也为其获得了高层统治者的认同。

3.改革的主导者不同,权贵主导对精英主导。在清国,大多数的改革主导者都是一些权贵或者获得权贵支持的人。而在日本,改革的推动者是新兴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并且在政权更替中,老的幕府权贵被解除了实权,而废藩立县政策又逐步将大量无所作为的权贵排除出了中央政权之外,中央政权遂逐步被新兴知识分子和有能力的人所主导。

4.改变模式不同,改良对革命。清国虽遭西方列强入侵并屡战屡败,但国内地位仍然稳固,仅仅在国内高层出现了“洋务运动”这样一种改良方案,这种改良是在“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思想上进行的,所以其改进的仅仅发生于技术和物质上,而没有发展成为精神上的思想解放。这种改良方案一直到清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才被证明并不是一个能救清国的方案。而日本开放的学习态度,让这种改变不但发生在技术上,也发生在精神上。由于这种改变同时伴随幕府的倒台和天皇的上位,新的天皇政权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可以对之前的政策进行革命性的否定,为新政的推行提
供了很大的方便。

5.国民心态不同,自卑自弃与自尊自强。在清国,为了政权的稳固和权贵的利益,政府不希望国民介入政治和决策,在思想上被科举制和已为君主专门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所禁锢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缺乏革命的精神,对中央政权唯命是听而已。又以国家仅仅是皇帝一家之国,而大多数臣子考虑的多半是自己如何在官僚体系中快速升官谋取更多敛财而已,政权腐败已经无力回天,而民众在对政府失望的同时也无心帮其自新。而在日本,各藩因为是自治的,本身就需要大量人才以维持和增长实力。当幕府一旦无力控制国家时,本就自治的各藩为扩大势力也需要更多的人才,这使各藩在吸引人才方面比清国政府更为积极和开放,有了这些机会,国民中的精英分子也就更为积极。而明治维新中废除了武士阶层后,平等了民权,普及了教育,使人才培养正规化,新思想也更深入民心。另外,清国在被列强击败后,突然就从自大跌入自卑的心态,对外一味妥协,外国人要杀谁就杀谁,国家不能保护自己的国民,国民也就自然觉得国家不可依靠,所以也就没有国家的自豪感,即使是官员见洋人也自觉矮了三分,没了志气。而在日本,自始至终,一切讨论均以强国为主题,即使不得不对外妥协,也是以国家赔偿为主,极少追究到个人,使民众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绝不屈服的精神。

6.外国干涉程度不同,深与浅。清国作为东方最富庶的国家,长时间吸引了西方列强的注意力,外国势力的介入,使中国整个革命和脱离半殖民地地位的过程极其漫长和血腥,从1840-1949,经历了长达100多年的过程。而日本在西方尚未注意到它时就在短短数年间完成了革命性的转变,期间几乎没有经历严重的西方干涉,也使其过程变得顺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