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中国人个人标识由“姓、名、字”表示。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不采用“字”了,所以以前称“名字”,现在称“姓名”。
与西方社会不同,西方社会习惯上把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表示对本人的尊敬。中国人习惯上把姓放在前面,名放在后面,表示对家族属性的尊敬。
中国人的“姓”一般沿袭父系,具有较强的男权主义。
在正规场合,称呼中国人的姓名,应当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称“姓+名”,这种称呼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从感情远近来区分,由远到近一般的顺序是:“姓+名”、“姓+同志(先生或女士)”、“姓”(单独称姓)、“名”(单独称名,一般是复名时采用)、“小+姓”(被称呼者年龄明显小于称呼者)或“老+姓”(被称呼者年龄明显大于称呼者)、“名+名”(单名的重复,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或情侣之间)、“姓+老”(对德高望重的长辈)。
对有官、职的人还可以用“姓+职务名”的方式,强调对对方地位的尊敬。下属对上级交谈也可以直接称呼官、职名。
另外,中国人还有小名,一般只用于父母对子女的称呼。如果称呼别人小名,一般被视为侮辱,除非你是他父母。
举例来说,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又名阿瞒,为东汉丞相。一般曹操自称操表示谦虚,同等地位的称孟德表示关系比较近,下属一般称曹丞相(与第三者)或丞相(对曹操),很少有下属敢直接称他全名,因为中国人认为不带感情色彩的称呼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当然刘备、孙权的人不这么尊敬他,称他为曹“贼”。下属称他小名的,在历史上公开记载的就是许攸,叫他曹阿瞒,结果脑袋混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