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业(写一篇论文)

2020-09-15 教育 62阅读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与学困生相伴的心理特征应受到教师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心理失调 通常表现为:情绪波动、遇事易怒、任性、自卑、多疑、考试怯场、嫉妒和厌学等。
二是心理障碍 指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表现为:忧郁--有的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热情;焦虑--因细小的事而过分焦虑、烦躁不安、担惊受怕;多动--又称注意力缺省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严重涣散,做事丢三落四;恐怖--对某些事物和情况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受;强迫--反复出现并不愿意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虽想摆脱,但又身不由己地重复出现,从而导致焦虑与痛苦;歇斯底里--具有高度的情绪强度与易变性,高度的受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感。
上述心理问题会造成学困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直接影响学业,还可能诱发罪错行为。针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生的差异 学困生已形成了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讲授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现象为主,尽量避免专业化的名词和说教。可以根据学困生的不同需要,以专题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门教育,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并逐渐培养其对健康心理的认同和心理自助能力。
关注学困生的特殊心理需求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存在着无视学困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缺陷。如: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取得好业绩,教学中盲目赶进度,布置大量作业,进行频繁的考试,教学的难度和速度超过了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困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接受教育的事实,甚至把心理惩罚当成教育学困生的手段,这是极端错误的。
创设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环境 学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调查表明,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家人和同学对其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宽容与不接纳。作为教师应在教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敏锐的思维和观察力、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开朗健康的性格,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在教育教学中无可替代作用,着力创设有利于学困生进步的环境。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为孩子提供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支撑。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