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士”,上古指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
1、也就是说,“士”这一阶层大致形成壮大于春秋。而春秋末年以后的“士”则与之前的士不同。之前的士指贵族阶层的一部分,卿大夫的家臣。有天子—国君—卿大夫—士—庶民的等级秩序。
2、之后的士指具备一定特殊能力的人才。以养士闻名的战国四君子的门客虽然出身各异,但是这些门客都可以称为“士”。
3、而到了秦朝以后,士族则指门阀势力,即某一势力庞大的家族。士族在东晋时期达到鼎盛,有王氏家族、谢氏家族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与王谢两大士族的没落有关)
二、
1、日本武士即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日本的井上清先生的著作《日本历史》中,明确为武士定义:杀人、抢劫、强盗即为武士,战败而逃亡、流浪的武士则为浪人。
2、圣武天皇时期,为了解决大部分土地得不到耕种,颁布了《垦田永年私财法》,由此出现了拥有大量私有土地的地方领主。为了保护家族利益,武士阶层开始形成。
3、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10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4、日本的武士属于统治阶级,拥有诸多特权,例如可以肆意斩杀平民而不用承担责任,可以佩刀,经过时平民要让道匍匐行礼等。到了江户幕府时期,武士阶层的权力大大强化,在土佐藩甚至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武士等级制度,例如土佐藩的武士分为上士、白札和下士。上士可以穿鞋,雨天可以打伞,白札也可以穿鞋,下雨天只有家督(即家族之长)可以打伞,下士和农民一样不得穿鞋,雨天不得打伞,却具有武士身份,上士可以肆意斩杀下士。
三、
总而言之,中国的“士”和日本武士同样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中国的士在不同阶段指代不同,发展历史悠久,信仰分儒、道、佛不一;日本武士属于统治阶级,即社会的一个阶层,指代单一,发展时间短,尊崇武士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