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发展必然选择
第一,它是过去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以中国革命为例,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发展中从来没有强大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独特途径实现,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1905年革命中走上政治舞台的俄国无产阶级通过创立新型的阶级组织苏维埃,积累了政治总罢工和武装起义的经验,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了总演习。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过程中,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俄国“二月革命”,到发动彼得格勒城市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切都有别于马克思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列宁能够巧妙地将俄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最终使俄国走向社会主义。这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注释。
第二,它是当代社会主义改革成效的现实的验证。中国改革模式或改革的“中国特色”,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崭新命题。如前所述,中国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指导思想;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改革推进策略。都是这一命题在一个具体时空环境中的运用。如此才能使改革效应最优化和最大化,才能掌控改革、驾驭改革。与本国实际结合,实际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脱离群众。东欧剧变之所以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变动之所以使东欧党无所措手足,从反面验证了脱离本国实际的改革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极端危害性。多年来盲目追随苏联,已使东欧国家的党政领导人逐渐丧失了维护民族特性的机能和对本国国情的独立探索的勇气。一切唯苏联马首是瞻,不敢越“社会主义大家庭”雷池半步,是不可能做好改革发展这一极其复杂的社会大工程的。一个真正把握本国国情的政党,能够将改革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即使风险来临,也能最终依靠人民的力量战胜风险,克服危机。
第三,它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精髓,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规定。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多国胜利论”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是对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发展的最新情况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独特的时代环境的精深把握。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学说的创立,建立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20多年来的发展所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变动的基础之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阶级及政党相互关系学说的精深探求。如果不顾时代条件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胜利前进,就会犯教条主义和因循守旧的错误。所以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的结合,也就是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各个时代的本质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百多年来,世界变化很快,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正在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马克思主义如同肌体中涌动的血液一样须臾不可离弃;本国实际则像肌体的脉动一样必须时时予以把握。如此才能将社会主义事业生生不息地推进下去。
苏联解体和苏东剧变以来,不仅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方兴未艾,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也并未止息。通过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反思,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更深刻的思索,对社会主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重新认识。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形成了社会主义思想上一场新的大讨论。其范围已经涉及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主义的起源、演变、概念、实质、目的、价值、手段等;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与人类历史的进程;科技进步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与新社会运动;社会主义与生态环境;社会主义的出路与未来;社会主义者的政治经济策略,等等。历史表明: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建设的重要时期。上个世纪之交列宁对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国家与革命学说的卓越建树,就曾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新高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关注、尊重和吸收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的新成果,自觉地通过改革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就会使社会主义更加深入地影响当代世界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