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人数最多的前三位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和德国。自20世纪30年代始,美国科学家获奖人数急剧增加,近30多年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数中,美国占了半数以上。
1985年以来,37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中有23名是美国公民或者是在美国从事了大部分研究的人;在36位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有26名是美国科学家;40位物理学奖得主中有22名是美国公民或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的科学家。
为什么多数诺贝尔科学奖被美国人夺冠,难道是美国人特别聪明?答案并非如此。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基本没有受到干扰,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著名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移居到美国,继续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这在一定意义上使美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战后,美国迅速采取措施,加大自然科学研究力度,在科学研究方面投入的资金占全世界科研经费的一半以上。加之国大,科学家可以自由流动,使美国在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很快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都是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期间,分别获得了1957年和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之所以能孕育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该国科学家认为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科研经费雄厚。美国每年从公共和私人渠道投入基础研究的经费达数百亿美元。国内的联邦科研机构如国家卫生研究所、全国科学基金会等都十分重视基础研究,许多非赢利机构如哈佛大学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国家科学院等同样如此。企业支持的研究机构如贝尔实验室等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倾注数十亿美元。
二是教育界和学术界里富有挑战权威和竞争创新的气氛。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主席科尔韦尔博士说,截至去年,他们共资助了78位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对优秀科学家不遗余力地资助,使基金会成为科学的强大驱动器。
美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舍韦说,在许多国家里,学术气氛过于传统,前辈的观点必须被尊重,但美国科学家对老观念不是特别恭维,敢于挑战旧学说。如果从数学和科学测试成绩来看,在全世界美国的小学或中学教育水平只能排29位左右,落后于所有北欧国家以及瑞士、法国和德国,而大学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其教育水平很高,提倡学生不死记硬背,要求独立思考并更具主动性。
早在1984年瑞典的林德斯滕教授就说,一个国家要想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投入大量的金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科技日报》2001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