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看待,也就是既要分析钱学森(以下简称“钱老”)的丰功伟绩,也要了解一下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我们都知道,钱老是我国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无论是他坎坷的回国经历,还是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贫如洗、百废待兴的条件下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两弹一星”等的科学研究之中,
为我国的国防、航天等事业的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创造了“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佳话,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尽管钱老为我国的国防和航天等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也难怪上世纪50年代他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准备归国时,美国海军次长曾说钱老无论走到哪了都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但他从事的主要是应用领域,这些在美国、
前苏联等国家都有成功的范例,而且钱老的主要成就是服务于我国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这些都达不到诺贝尔的评选标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以及后来增加的被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其评选标准不受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等的影响,旨在颁发给所在领域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特别是新理论和新成果的重大发现。不过,世界上的各类奖项虽然众多,也确实很诱人,
但并不能说明一切,诺奖也不例外。我国的很多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等,他们的成就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不仅如此有的科学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甚至隐姓埋名几十年,这些都不是一个奖项所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