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物流成本与GDP的关系研究 目前,国内外衡量一国物流成本的先进程度时,经常使用的指标是宏观物流成本与GDP的比例。该比例越高,反映出所在国的物流越不发达。针对这种论断,一些有独立创见的学者审慎地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即在对比不同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时,不能忽视各国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别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两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之差不能完全由物流成本水平之差来解释,而至少应部分地由两国物质生产及流通部门占GDP的比重之差来说明。因为物流活动基本上是从属于物质生产活动的一种派生性活动,物流业务总量的扩大在总体上取决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及需求规模。在制造业比重较高的场合,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通常较高,这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并不矛盾。
从时间纵向来看,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使用同一种方法核算出的宏观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也会在经济低靡、物流需求不足的时候出现下降趋势,此时并非因为物流管理效率提高的缘故 。 对于物流成本对GDP的贡献率的问题,这个提法本身就存在问题。首先,GDP的统计是一段时间(如一年)内全社会所消耗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统计的,它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而仅把最终产品和服务作为研究对象,而物流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对GDP的没有直接的影响。其次,一个产业的贡献率通常是用该产业的增加值来表示的。 因此,评价物流和GDP的关系,有两种方法:其一,确定GDP的多大比例被物流活动所消耗,或按用途(消费者、政府、企业、净出口)分类,用于物流的最终需求;其二,确定物流产业对GDP做了多大贡献时,必须先要测算出物流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而这个测算是比较难的。
尽管上述分析具有合理性的成分,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宏观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这一指标的意义,并因此而忽视对宏观物流成本的统计。特别是在较长时间跨度内考察一国的物流成就时,该相对性指标还是有相当的解释力。当然,考虑到该指标确实存在着的内在局限性,我们强调要关注宏观物流成本统计框架内各单项数据的变化情况,用对绝对量和成本结构的分析来弥补原有单一指标的缺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以物流成本为核心指标的社会物流统计体系,加强对物流总额、物流增加值、物流投资、物流基础设施等辅助性指标的统计工作。 因而,表述物流与GDP的关系时,我们不可以说“宏观物流成本解释了多少GDP”或“宏观物流成本对物流的贡献率是多少”,而可以说,“宏观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