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的”道“
唐朝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个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十个道是: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至开元年间,在前十道中又划分出五个道,成为十五个道。安史之乱后,道成了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
2、宋朝的”路“
宋朝时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成为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北宋初,宋太祖、太宗厉行中央集权政策,所有的州都直属中央,在州上设置了路。
路的性质是介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宋朝的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如广西路、湖北路、陕西路等,与今天的省名也大致相当。
扩展资料: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随着朝代的更迭,其最明显的变化特征莫过于行政区划的变化。
从行政区划的定义可知,其变化过程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同步的,因而地方的行政区划和中央政府便会产生分权和集权的矛盾,而这也是推动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动力。
在中国历史上政区的划分是以政治为首要因素,同时顾及到自然、经济等相关因素,在中央政权稳定的情况下,最理想的是三者的兼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朝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