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发展的几百年当中,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的学者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认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学者之间的论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两种理论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此消彼长,但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一、 经济自由论和政府干预论理论介绍
主张经济自由论和政府干预论的经济思想的讨论开始于15C末,在历时500多年的讨论中这两种理论逐渐成熟起来,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这两种理论都得到过重用。所谓经济自由论是指限制政府作用于经济的范围和力度只赋予政府履行市场缺陷的职能,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和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市场参与主体自由、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经济活动,即大力强调市场的作用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的经济思想。所谓政府干预论是指主张扩大政府干预和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职能,即主张对市场参与主体进行干预的经济思想。
二、 关于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的认识
第一、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来配置经济资源的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建立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环节来构造经济流程,即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合理配置资源和调整生产力的布局,用价格信号来引导和调节社会生产与消费活动,协调商品及其它资源的供求关系,并且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国民收入的分配。(2)完全市场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经济机制,要想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市场参与主体拥有完备的信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外部性;经济活动不存在交易成本或者交易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经济活动的参与主体具有完全的理性。(3)由于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所以市场在调节经济活动时存在局限性会导致“市场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第二、政府干预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市场有效的调节经济体系、合理配置经济资源所要求的充分竞争的条件很难满足,市场机制运行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即市场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但是它还存在缺陷是完美的,所以要使经济体系更加高效的运行就必须引入政府干预经济的机制。 (2)要想使政府能够更好的发挥辅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首先必须明确界定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准确的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 (3)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三、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是国家放松对社会各种资源和各类经济主体的管制开始的,国家管制的放松意味着政府从一些领域中退出,很多职能由国家交给了社会。在转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自主调节共同作用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同时我们还要摆正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手段和市场调节手段的关系,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问题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我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既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又与之有一定的共性,所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这种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有:(1)由于市场不能解决诸如:自发界定市场主体的产权边界、实现经济秩序等问题,故需要依靠政府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能够得以实施的市场行为规则以达到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秩序,确保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的公平与效率的目的。
其次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尤其需要注意:(1)就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功能而言,政府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直接管什么,间接管什么,通过什么途径管理,具体如何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应当认真研究并严格规范。另一方面,就市场的机制和功能而言,体系如何建立,结构怎样设计,范围如何控制,价格怎样波动,功能如何调控,供需怎样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同样需要认真地把握。(2)必须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要分清导致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加以解决。
最后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摆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以市场手段来配置资源的,计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不应该完全抛弃。总之,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也要重视和发挥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把计划和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把各自的弊端降低到最小,从而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效果达到最优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