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和小脑发育不良怎么办?

2020-04-26 健康养生 89阅读
大脑发育不良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小儿的大脑发育,因而出现智力、言语和运动能力的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小儿的一类疾病。祖国医学称“痴呆”、“白痴”。 正常小儿一般出生2个月,俯卧时能勉强抬头;3~4个月能抬头、挺胸,把腿伸直;6~8个月会独坐,扶着能站立;12个月能自己站立,扶一只手能走;25个月站的稳;18个月走的较稳。智力和言语发育方面,1个月会注视正前方的亮光,会呱呱哭;4个月会认人,咿呀学语,会大笑;8~10个月会叫爸、妈,能自行拿玩具;12个月会配合大人穿衣服,用杯喝水,并能用简单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思;18月会自己吃东西,有困难会找人,并能叫出图画上的简单物品。而大脑发育不良的孩子,他们在运动能力、智力和言语的发育上,都比正常小儿明显落后,有的到12个月还不会独坐,甚至竖不起头,有的18个月还不会认人,不会叫爸妈。 引起本病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先天畸形;有胎内因素,如母亲妊娠早期患风疹,或服过有损胎儿的药物;有围产期因素,如产程过长,生后窒息,头颅产伤出血等;也有后天因素,如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等;此外,约40%原因不明。这种患儿的大脑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皮层较薄,脑沟脑回较浅或消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萎缩而稀少,可见结缔组织增生。 本病的诊断以智力、言语和运动能力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为依据,可作智力测定以确定智力落后的程度。 对于本病的治疗,首先要查清病因,尽可能将病因消除。如脑积水压迫大脑,引起发育不全,首先要治疗脑积水,劝说父母加强护理,并加强训练和教育。对轻度和中度大脑发育不全者,应积极治疗,加强训练和教育,使他们成年后能生活自理,甚至能自食其力,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西医对本病无特殊疗法。可试用谷氨酸、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口服垂体前叶素与甲状腺素、谷氨酸合用,只能对部分病儿有一定效果。 中医将本病列为“五软”(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范畴。认为由于先天肾中精气衰少,加上后天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不足所致,故多以补肾填精、强筋壮骨、健脾益气养血为主要治法 【病因】 病因不明的先天性疾病。小脑发育不良为小脑发育不成熟,它停留在胚胎的某个阶段中的形态。小脑发育不良可为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没有充分发育,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可为独立的畸形或Dandy-Walker畸形的组成部分。小脑发育不良按其发育不良部位分为①旧小脑发育不良:蚓部后部变小或发育不良,多伴第四脑室扩大;②桥新小脑发育不良:表现为小脑半球扁平,体积缩小,而蚓部和绒球发育良好,相对增大;③小脑的脑回畸形;小脑皮质某些区域小叶不发育,形成无脑回或表面光滑。 小脑缺如是很少见的,小脑发育不全较常见,可为一部分或几部分发育不全,且常伴其他脑畸形.如下橄榄核发育不良、枕部脑膨出和Dandy-Walker畸形。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常为部分性的,并多为尾部缺如,小脑发育不良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轻度对称性小脑半球发育不良常见于21-三体综合征。重度对称性小脑发育不良可能仅残留很小的前叶,包绕着开放的交通性的基底池。 小脑发育不良或缺如的CT或MRI,可显示残余的小脑蚓部小而对称,其前部残余,小脑后部为脑脊液空腔,压力不高,小脑脚重度发育不良或缺如,脑干小,尤其桥脑小。 小脑发育不良或缺如一般在新生儿期没有症状,除非伴有大脑畸形,大脑发育不全同时存在。大多数患儿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生共济失调和智力低下。Joubcrt综合征为一种家族性疾病,表现为间歇性过度换气,与狗的喘气相似,婴儿期出现明显的眼球活动异常,共济失调和智力低下。病理学特点为小脑发育不全,小脑核异位及发育不良、脑干核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 症状差异较大。男女发病机会相等。小脑症状通常当患儿伸手取物时出现共济失调而被发现,呈意向性震颤,常有头部颤动。坐、站、行走均迟缓,步态蹒跚,语言发育迟缓,呈间断或爆发状,躯干与下肢有明显的共济失调、肌无力、肌张力减退。常有眼震,感觉正常,多数患者智力不全、生长发育迟缓或有癫痫发作。部分病例症状可局限于一侧,并可伴舞蹈症等表现。 脑CT、MRI可助诊。 【治疗】 无特殊。 【预后】 严重病例常于10岁前死亡,病变较轻者,小脑症状可逐渐代偿而好转。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