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报告中的这段论述正是对新时期道德建设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这段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指出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手段和路径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道德素质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一个人在社会上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至关重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凝聚全体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德,而不是与其它社会制度相联系的道德,才能够真正教育人民崇尚真、善、美,提高其道德素质。要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对今后一个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做出具体规划,长期不懈地开展面向公众的广泛深入的道德素质教育。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道德建设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起到领路引导的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做出榜样。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青海各族人民形成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忠诚守信、团结互助、善良友爱的淳朴民风,这是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文因素。加强道德素质建设,就是要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引导、协调、提升和规范多样性,在多样性之间求沟通、理解、对话和融洽,以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动员、激励全省各族人民,把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强大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结合青海地区实际,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五个特别”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提供重要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