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般的心理过程为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过这个心理过程。人的个性心理,为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
个性心理是在完成一般心理过程后发展起来的,没有一般的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也可以比喻为:一般的心理过程为基础,个性心理是上层建筑。
所谓个性心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倾向性,一是个性特征。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世界上几十亿人口,就有几十亿的个性性格。不过,有很多个性都比较相近,例如内向的外向的等等,因此心理学家就将比较相近的个性归结为一种个性类型,这样就可进行比较、进行研究。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内容
1、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
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果),情趣的需要(运动爱好和集体活动的欢快),健身的需要(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等),竞争与安全的需要(个人荣誉和集体归属感),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交往和自身能力的锻炼),尊重的需要(教育的基本准则)。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形式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例如在三年级韵律活动“儿童马步”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们大胆想象,自己设计、自己创编各种各样的马步动作,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把体、音、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对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理论课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目的的教育,阐明体育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意义。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课中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可采用追逐跑、变速跑、接力跑、障碍跑等多种教学形式,使本身单调、枯燥的教材变得有趣起来。同时应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充分体现其竞争性、娱乐性及趣味性的特点,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针对性地提出锻炼和学习的要求,对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应给予及时地肯定或表扬,多表扬、少批评,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利用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学生的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将有助于其克服和消除自卑、胆怯、自信心不足等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正确的示范动作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技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完成各种练习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互教互学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担任小组长、带操领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组织和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游戏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并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则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当然,能力的发展与兴趣、爱好密切相关,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还要结合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
4、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也是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地使用表扬与批评.可以直接促使学生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在游戏教学中可根据要求,养成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遵守纪律、遵守秩序的习惯;在组织学生开展的集体竞赛中,可以激发其比赛斗志,养成顾全大局的思想。综上所述,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组织观念、纪律观念,能够促进学生勇敢、顽强、果断、自制、团结互助等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另外,在体育教学中,随时启发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针对体育学习、训练、纪律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小结,培养其自我反省、自我修养的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性格品质的重要途径。
5、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所谓意志是指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独立性、道德感等意志品质的综合体现。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许多有利条件:其一,体育课大部分完成是“室外作业”,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如在酷暑的夏季或者严寒的冬天,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真正感受,切身感受与领悟体育锻炼对人的意志力的磨练。其二,利用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接受挫折的能力,也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力和进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充满自信与身体力行地克服心理障碍做好动作的过程中,在感觉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坚定了自信心,锻炼了意志力。其三,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即在运动训练或比赛中教会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以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完成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其四,可以培养其独立性,加强其道德感。从体育课的备课到体育课的课前准备活动安排以及课的主体部分,直至体育课的结束放松阶段,都可在体育教师的合理安排下实现对学生独立性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6、促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
李玉玲等在1995年曾进行过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结果从多方面证明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科克凯尔迪等人在1990年就指出:“体育活动工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基恩1983年调查了1750名心理医生,有 60%的医生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活动的确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体育运动对人体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与体育运动经常以运动竞赛的形式开展是分不开的。因为竞赛的成功会使自己获得集体的承认,并给认识社会价值和建立自信心提供一个机会,竞赛可以为各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情绪提供一个“排泄口”,使遭到挫折而产生的冲动得到发泄,使过分兴奋和紧张的情绪获得缓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也与体育运动能够很好地调整人际关系和使学生逐渐形成趋向稳定的个性心理等因素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