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灯时间的设置与人(车)流量的关系

2020-06-13 汽车 687阅读
红绿灯时间的长短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 第一,红绿灯的地理位置。红绿灯时间设置是有很高技术标准的,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第二,时间。红绿灯时间的设置分好几个时段,高峰、低谷时段的红绿灯时间都不太一样,每个路口的设置也各不相同。这与该路段的车况、路况是紧密相连的。同时和季节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人们徒步出行比较少,可适当减少斑马线的绿灯时间。特别的,在学校附近的红绿灯,应配合学生上下课时间,尽量避免在学生流量大的时候车流过大……第三:多多考虑行人的心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很多专家提出,红绿灯的设置应该更多的考虑行人的因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孙向红博士也认为:“对于红绿灯,我们要提出一个‘最佳等待时距’,就是应该通过实验证明,人对于等待红绿灯所能忍受的最长时间,而且务必在设计红绿灯等待时间时,将时间保持在最佳等待时距以内。否则,让行人超出忍耐极限而遵守交通规则是非常困难的。” 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之一,是根据人的忍耐极限设计红绿灯间隔时间,所以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路段设置红绿灯时间更应该考虑行人的心理,而不应该将机动车做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第四:可以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关于如何合理设置信号灯时间间隔的问题,德国专家提议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对信号灯进行智能化控制。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确实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浙江在线也曾写到:专家指出,现有信号灯的时间长短完全凭经验控制,显然存在缺陷。对交通信号必须进行人性化的改进,“设计智能化控制,在机动车流量减少或趋无时,绿灯应即刻切换成红灯,以免带来行人无意义的空等。在宽的路口中间设置安全岛,过完一半马路,行人可以站在安全岛上,过马路时只需要看一个方向的车辆,不需要左顾右盼。”显然,信号灯折射出的是行人的权利长期被漠视的现实。
第五:发挥集体的力量,如何通过民主的讨论和科学的论证,公平合理地分配道路资源,制定交通规则。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充分地听取民意,在道路管理上更多地考虑行人的利益,减少行人的交通成本。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