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日三餐好,还是一日两餐好,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日两餐,为什么后来又改为一日三餐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06-21 综合 174阅读
先秦时期人们的确习惯于一日两餐。这是一方面由于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制度,另一方面是受制于当时农业不发达,粮食生产有限。因为经济的不发达,而被迫少吃点,就像有的地区实行“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一样,是粮食不够吃啊。
统治阶级开始也是两餐制,或许是夏商传下来的习俗还没有人想去更改。但是总有伟大的改革家会出现的——楚成王华丽丽地登场了。他是谁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是说个成语大家肯定不陌生:“一鸣惊人”。对,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出自他身上,他就是那个蛰伏三年“不飞不叫”,最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而且有意思的是,冒死向他进谏,最后让他奋起,发出这样宣言的人,叫做伍举,是伍子胥的父亲。
闲话少说,单说楚成王为什么发明吃了午饭的习惯。他是为了体恤令尹斗子文处理政务辛苦,怕他体力不支,便想办法为子文补充营养,命厨师在中午时分给子文做饭吃。
所以子文恐怕是天下第一个吃午饭的人了。这一做法被楚地贵族当做时尚追捧沿用,之后逐渐成为传统习惯。史家在《汉书新证》中也说,“汉代统治阶级日三食,一般人民日两食。”
所以可以看出,三餐还是两餐,在秦汉以后,其实是个经济实力问题。三国不是不吃午饭,而是穷人不吃。魏晋时期,门阀世族当然是有三顿饭吃了,其实想吃几顿都有,很多人的厨房是二十四小时不熄火的。——加上魏晋又好奢华,比如石崇和王恺斗富,那是何等奢靡和惊心动魄!所以请放心,有钱人家饿不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