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较大风险,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将其称之为“细节中的魔鬼”。操作风险中的法律风险有别于合规风险,它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因操作有缺陷引起法律诉讼进而造成损失的风险。认清并学会如何避免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对保障农信社安全运营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将从实际工作出发来谈谈农信社柜面业务操作中的法律风险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
一、业务操作风险对农信社的影响
1、声誉影响。“声誉”是关系农信社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农信社声誉不好或者没有声誉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难于被市场和公众认可。这是农信社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2、治理影响。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对农信社综合治理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对农信社产生的声誉影响,会给各项业务治理带来阻碍和困难,进而对农信社的经营治理产生负面效应;另一方面,要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反映出的治理漏洞、薄弱环节和隐患进行查遗补漏和制度建设,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给农信社带来的治理成本是很大的,因此,农信社必须高度重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问题。
3、发展影响。农信社在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操作风险,因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对农信社的各项业务发展影响之广、控制不好损失之大,都将对农信社的发展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
二、国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做法--以瑞典为例
瑞典是当前国际上成功防范银行操作风险的国家之一,其银行业防范操作风险理念和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高度重视操作风险治理。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的操作风险治理机制,防范和化解银行业操作风险是瑞典银行业的共识,从根本上预防银行业违规操作问题的发生。
二是瑞典银行对操作风险进行全员、全过程的治理。在北欧SEB跨国银行中,无论是董事长还是一线柜员,都投身于操作风险治理之中。虽然他们的工作职责各不相同,但治理操作风险的目的却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操作风险治理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过程,并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
三是对操作风险进行科学治理。瑞典银行通常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操作风险进行科学治理:一方面对个人和组织行为进行考虑;另一方面利用新的数据,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对操作风险进行动态治理。操作风险治理在于操作风险基金基本控制模式,银行运用该模式评估其所有业务活动的盈利性和评价客户建议。
三、农信社预防业务操作法律风险的建议
在业务操作中,很多人对法律风险知之甚少、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法律风险一旦形成和爆发,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损失,更致命的是使农信社信誉降低乃至丧失,最终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防范业务操作法律风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业务操作中的法律风险:
1、采用有效措施,规避法律风险
在业务经营中,如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与发生的可能性,或事先采取措施回避风险因素,或主动放弃和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
2、加强合规建设,缓释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和合规管理工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合规管理的有效开展,必然可以避免法律风险。如果工作人员对内部规章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操作过程肯定是不完善的。因此在防范法律风险的问题上,对内部规章制度的正确理解及学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加强业务系统的开发优化,提高系统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
通过系统程序编制,对业务处理的有关风险点及业处理权限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业务失误。如系统加强授权控制;柜员在操作账户销户时,对不符合销户要求的操作给予电脑系统提示;建立对公帐户的数据库,使印鉴审查电脑化。
4、健全和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法律专业队伍建设和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制定法律风险防控具体制度和程序,研究解决和协调处理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和风险隐患,妥善防范、控制和化解相关法律风险。
5、积极培育法律风险文化
全体员工应当增强法律观念和法律风险意识,注意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从源头上做好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确保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合法合规,切实防止和避免发生法律风险。
经济的发展必然加速信息和资金的流动,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多的法律风险。随着农信社改革的深入,前台业务将趋于种类多样化,但同时这也使得前台柜员操作面临更多的法律风险,所以说如何防范和控制业务操作中的法律风险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