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生活的关系》论文、急需!!!

2020-08-31 旅游 34阅读
建筑与生活的关系  回归?回归是双向的,生活回到原初,建筑回到尘土。:
在家乡只谈田园菜地,上镇里也限于买些鱼肉或添些衣裳,建筑从未像给现在身居城市的我更多话题,我想建筑对一座城市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

穿梭于车水马龙、丰富变幻的城市,你会发现建筑几乎成了这里有惟一主角及象征,尤其是那些标志性建筑理是主宰着城市的命脉,如法国艾菲尔,英国伦敦桥,上海明珠塔,苏州拙政园,这些建筑给人一种假象——城市因建筑而闻名,建筑超乎城市之上。建筑不是城市生活和主体的一部分么?无论如何突显建筑的作用与魅力,生活都是第一位。

这让我想起最近在ABBS建筑论坛看到的一张照片——法国建筑团队关于新塑城市公共环境的草图:概念里把汽车车道缩窄,让位于更广阔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一般绿色隔离带(双向四车道,双向六车道)的概念被打破,汽车道与自行车道比例规划为1:1,城市公共环境似乎一下子新活起来,无论其方案的可行性多高,待实现的时间多久远,我想都给城市麻烦的制造者(汽车、大建筑)一大警醒: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间。

我们的生活便是我们的理想,城市建筑是实现这一城市理想的有效途径,而建筑本身又承载了太多建筑团队的种种理想。

至今无法完成对高楼大厦的适应与征服,尽管没有恐高症,也很热爱登山,于是,杭州成了我暂时栖息的理想场所,这里没有标志建筑,没有突兀建筑,没有奇异建筑(喜好猎奇外型的建筑师要注意了,内观才是建筑真谛),无论钱江新城、沿江时代如何热潮与时尚,我们内心最不能割舍的还是西湖人文以及钱江风潮带给我们的生活理念——白居易、苏东坡离我们越远,越我们景仰,诗意建筑让城市洒脱无尽魅力。

又联想起《FT睿》杂志上报道的黄修志这个“纨绔子弟”,其一生无什嗜好,就以收藏老房子为乐,一切经他看得上的“烂房子”(行政意义上的无价值房子),他都千方百计拿下,然后雇一帮专业的古建筑工匠,按编号拆下,按1:1比例悉数搬进他的醉枫园,而这些古建筑里有的只是小故事动人,有的则是整条古街(海宁徐志摩故居西南河街68间明代风格老屋)的恢宏。

日本当红建筑大家隈研吾先生玩弄“消失的建筑”乐此不疲——让突显建筑隐匿,让刚性建筑柔化,骨子里已然流露着道家与禅宗的气脉,回归也许真的是建筑师们的一条出路。

回归?回归是双向的,生活回到原初,建筑回到尘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