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那个省经济最好

2020-05-18 综合 71阅读
最近,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比较研究》的结果显示:河南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已走在中部前列,基本实现了中央领导和省委提出的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的指示精神,但要保持领先优势还需加快发展。
此项研究是在国家统计局、河南省政协、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统计局、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建立了一套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38个具体指标,并采用当今比较成熟的因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对中部六省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进价测算评价的。评价指标数据为2005年度,主要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
一、综合评价结果
为便于比较和直观,我们采用百分制,满分为100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得分84.5分,位于第一;湖北83.8分,位于第二;湖南76.8分,位于第三;山西70.7分,位于第四;安徽69.9分,位于第五;江西68.2分,位于第六。
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层级明显,不同层级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而同层级内部落差很小。在总体得分中,河南、湖北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属于第一层级;湖南综合得分76.8,位于70-80之间,属于第二层级;山西、安徽和江西综合得分位于60-71之间,属于第三层级。从同层级内部看,第一层级内的河南与湖北之间仅相差0.7分,第三层级中的安徽与江西之间仅相差1.6分。从层级之间对比看,第一层级的河南与第三层级的江西之间最大落差16.3分,第二层级的湖南综合得分明显高于第三层级,但与第一层级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差7分左右。
二、分类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于中部六省人口、经济、文化、区位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各省在各个子系统中优劣明显。
(一)人口与劳动力。具有较强优势的是河南和湖北(80分以上),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南和安徽(75-77分),处于较后的是山西和江西(72分以下)。
人口和劳动力是区域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等各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区域系统,它一方面受到区域内各子系统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各子系统又具有推动作用。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共同影响着区域的总体发展。对人口和劳动力评价,我们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从数量方面看,中部六省之间相距悬殊,差异明显。2005年年底总人口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河南(9380万人),湖南(6326万人),安徽(6120万人),湖北(5710万人),江西(4311万人)和山西(3355万人),居首位的河南高出第二位湖南3054万人,是末位山西的2.8倍;就业人员河南为5662万人,湖南3658万人,安徽3485万人,湖北2676万人,江西2108万人,山西1476万人,居首位的河南高出第二位湖南2004万人,是末位山西的3.8倍。河南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就业规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排第一位,其次是湖南,其余依次为安徽、湖北、江西和山西。从结构优化方面看,居于首位的是湖北,无论是城镇化水平还是就业结构层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余依次为山西、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分指标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湖北为43.2%,山西42.1%, 江西37.0%,湖南37.0%,安徽35.5%,河南30.7%,据首位的湖北高出末位河南12.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湖北为57.6%,山西56.5%, 江西54.1%,安徽49.0%,湖南46.4%,河南44.6%,据首位的湖北高出末位河南13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优势的是河南和湖北(80分以上),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南和安徽(70-80分),处于较后的是江西和山西(70分以下)。
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加快区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它将为资源环境的维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科技条件与物质基础,从而有助于推动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能力越高,相应区域内总体发展能力也越强。我们把经济发展能力子系统分解为四个方面,即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综合效益,然后运用这四个方面的若干具体指标来综合评价该子系统的优化程度。
1、在经济规模方面,河南以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居中部六省之首,紧接其后的是湖北,其次分别是湖南、安徽、山西和江西。从具体指标看,河南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等主要经济规模指标都位于第一位,与其余五个省份相比都存在着显著的优势,如地区生产总值10587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62.4%,是末位江西的2.6倍;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8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南36.2%,是末位山西的2.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312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61.1%,是末位山西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58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13.3%,是末位江西的2.7倍, 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7435亿元,高出第二位湖北31.6%,是末位江西的2.5倍。在对外经济中,居于首位的是湖北,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分别达到91亿美元和281亿美元,其次依次为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处于末位的是山西。末位与第一位的湖北相比,外贸进出口总额相差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相差了181亿美元(仅相当其60%)。
2、在经济结构方面,选用了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此来测度各省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层次的优化程度。2005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高到低排列,山西93.7%、湖北83.4%、河南和江西同为82.1%、安徽82.0%、湖南80.4%。由此可以看出,山西具有显著的优势,超出第二位10.3个百分点,其余五省工业化程度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基本处于同一个层次上,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3、在发展速度方面,近几年全国各省,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中部六省也不例外。2005年与上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河南增长14.2%、江西12.8%、山西12.6%、湖北12.1%、湖南和安徽为11.6%。总体看,增长速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彼此差异不是很大。但是若把基础规模考虑进去,从增长的绝对量去考察,河南、湖北和湖南与其余三省相比,则具有显著的优势。
4、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选用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出率、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单位GDP能耗五个指标,从整体和不同侧面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整体效益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处于首位的是山西(12495元),其次分别为湖北(11431元)、河南(11346元)、湖南(10426元)、江西(9440元),处于末位的是安徽(8675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处于首位的是山西(28320元/人),其次分别为湖北(24365元/人)、江西(19246元/人)、河南(18698元/人)、湖南(17799元/人),处于末位的是安徽(15423元/人)。在农业效益中,处于首位的是湖南,农业产出率为(2.4万元/公顷),其次分别为河南(2.2万元/公顷)、湖北(1.9万元/公顷)、江西(1.7万元/公顷)、安徽(1.37万元/公顷),处于末位的是山西(0.6万元/公顷)。在工业效益中,处于首位的是河南,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1.8), 其次分别为湖北(166.1)、湖南(165.2)、安徽(157.9)、山西(151.7),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47.3)。在能源产出率上,处于首位的是江西,单位GDP能耗为(1.06标准煤/万元), 其次分别为安徽(1.21标准煤/万元)、河南(1.38标准煤/万元)、湖南(1.40标准煤/万元)、湖北(1.51标准煤/万元),处于末位的是山西(2.95标准煤/万元)。由此看出,在经济效益指标中,中部六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均衡。综合评价结果,河南、湖北、湖南具有相对优势,安徽、山西和江西处于较后。
(三)社会发展。具有显著优势的是湖北(93.7分),具有一般优势的是山西和湖南(80-90分),处于相对靠后的是江西、河南和安徽(80分以下)。
社会发展主要从居民生活质量、教育和科技水平、社会安全和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1、在生活质量方面,居于首位的是山西,其次分别为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处于末位的是安徽。从具体指标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湖北,为5556元,其次分别是湖南(5488元)、山西(5427元)、江西(5161元)、安徽(4711元),处于末位的是河南(4651元);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由于不同区域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造成南北省份的巨大差异,山西(39.2%),河南(42.0%)、湖北(44.7%)、安徽(44.9%元),湖南和江西,都为46.0%;住房条件最好的是湖北,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4.5平方米,其次分别为湖南(34.4平方米)、江西(33.3平方米)、河南(26.6平方米)、安徽(25.1平方米),山西(24.5平方米);医疗卫生条件最好的是山西,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44人,其次分别是湖北(38人)、湖南(34人)、河南(31人)、江西(27人),安徽(26人);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山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达到53部,其次是湖北(46部),湖南、安徽和河南同为39部,最低的是江西(38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是江西,差异系数为2.75, 其次分别为湖北(2.84)、河南(3.02)、湖南(3.05)、山西(3.08),处于末位的是安徽(3.21)。
2、在教育科技方面,六省之间相差悬殊。最具优势的是湖北,其次依次为湖南、河南、江西、山西和安徽。教育领域,每十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湖北为177人,位居第一,其次分别为江西(150人)、山西(121人)、湖南(119人)、安徽(96人),处于末位的是河南(91人);科技领域,三种专利授权量居第一位是湖北,达3860项,其次分别是河南(3748项)、湖南(3659项)、安徽(1939项)、江西(1361项),处于末位的是山西(1220项)。
3、在社会安全方面,处于第一位是江西,每万人拥有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仅19件,其次分别为山西(22件)、湖北(26件)、河南(32件)、安徽(33件),处于末位的是湖南(34件)。
4、在社会保障方面,保障覆盖率最高的是湖北,为44.3%,紧随其后的是山西(44.2%),其余依次为湖南(31.8%)、江西(29.5%)、河南(24.7%),处于末位的是安徽(23.6%)。
(四)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具有显著优势的是河南(84.5分),具有一般优势的是湖北和湖南(70-80分),处于相对靠后的是安徽、山西、和江西(70分以下)。
基础设施和环境在当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既是开展区域合作、扩大外来投资的先决条件,又是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该子系统主要从设施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察。
1、在基础设施方面,综合评价结果是:河南48.1分、湖北38.3分、安徽36.6分、湖南36.1分、山西34.7分、江西29.1分。分指标看,铁路交通最发达的是河南,区域内铁路营业里程为4099公里,其次是山西(3154公里),其余依次为湖南(2902公里)、湖北(2525公里)、江西(2424公里),处于末位的是安徽(2353公里);公路交通最发达的是安徽,区域内公路密度得到每平方公里56.0公里,其次是湖北(49.0公里),其余依次为河南(47.6公里)、山西(44.5公里)、湖南41.6公里,处于末位的是江西(37.3公里)。农业水利设施最完备的是湖南,区域内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得到68.1%,其次是江西(61.2%),其余依次为河南(60.0%)、安徽(55.8%)、湖北(41.7%),处于末位的是山西(23.7%)。通讯设施最高的是河南,区域内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2266万门,其次是安徽(1623万门),其余依次为湖北(1606万门)、湖南(1562万门)、山西(1122万门),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096万门)。电力设施能力最强的是河南,年发电量达到1429亿千瓦小时,其次是山西(1273亿千瓦小时)、湖北(1257亿千瓦小时)、安徽(646亿千瓦小时)、湖南(630亿千瓦小时),处于末位的是江西(349亿千瓦小时)。
2、在环境保护方面,综合评价结果是:湖北38.5分、湖南37.5分、河南36.4分、山西30.5分、安徽30.4分、江西29.8分。分指标看,对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最大的是河南,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为20.7亿元,第二位的是山西19.8亿元,其余依次为湖北14.8亿元、湖南14.1亿元、安徽4.5亿元,处于末位的是江西4.2亿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最高的是湖北46.2亿元,第二位的是河南33.9亿元、其余依次为湖南26.4亿元、山西25.0亿元、安徽18.8亿元,处于末位的是江西17.9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是安徽80%,第二位的是湖北74.4%,其余依次为湖南70.9%、河南 68.7%、山西44.7%,处于末位的是江西27.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最高的是安徽97.4%,第二位的是江西92.1%,其余依次为河南91.9%、湖南89.7%、山西88.9%,处于末位的是湖北87.6%。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江西55.86%,第二位是湖南40.63%,其余依次是湖北26.77%、安徽24.03%、河南16.19%,处于末位的是山西13.29%。
三、问题与建议
从上述比较分析结果看,河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之一,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的位置。但纵观中部六省发展特点,河南面对的压力和问题严峻,要保持领先优势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主要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并不是十分突出。总体评价得分河南84.5,仅高出第二名湖北0.7分,彼此差距甚微,基本处于同等水平。
2、主要领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在四大主要领域,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与环境三方面处于中部领先的位置,而社会发展方面却处于倒数第二。纵观其余各省,四大领域的发展水平在中部比较结果中基本处于同等位次,表明河南在主要领域协调发展方面欠缺、今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和保障等相关社会发展方面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同一领域内部,总体发展规模与结构优化程度不对称,矛盾突出。如在人口与劳动力方面,人口和劳动力总量规模庞大、位居之首,而反映结构优化的城镇化水平、就业结构层次则相对低下,处于末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湖北为43.2%,山西42.1%, 江西37.0%,湖南37.0%,安徽35.5%,河南仅为30.7%,居首位的湖北高出河南12.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湖北为57.6%,山西56.5%, 江西54.1%,安徽49.0%,湖南46.4%,,河南44.6%,居首位的湖北高出河南13个百分点。在经济领域,主要经济规模、发展速度指标都居中部六省之首,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则相对低下,如工业化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GDP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在中部六省处于中等水平。在社会发展领域,城乡居民收入、接受高等教育水平、治安和保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处于六省靠后的位置。
(二)建议
河南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化水平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受制于庞大的人口压力、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和国家发展政策调整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思想相对保守、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相对低下,导致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优化迟缓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近年,省委和政府在这些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思想意识的更新,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非短时之功。河南只有立足省情,首先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去改造和提升农业,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的发展应以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由粗放经营切实转变为集约经营,由追求总量转变为提升质量。其次,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加强薄弱领域的建设力度,实现科学发展。第三,应把人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文化交流与协作,提高居民的诚信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实现借力发展。(来源: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