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部分的殖民地都不再有收益,反而成了负担,财政上压力巨大;同时殖民地的抵抗运动风起云涌;加上美苏等国的挤压,二战后欧洲老牌殖民国家国力下降,诸多殖民国家都先后放弃了大部分的殖民地。
不妨举几个例子来说:
1、格陵兰眼下作为丹麦的海外领地存在,丹麦多次表示过同意格陵兰的独立,但是格陵兰多次公投都没有通过独立法案,原因就在于丹麦每年要向格林兰拨出大笔的财政拨款,否则格林兰无法维持地方政府的运作。而在冰盖融化前。格林兰无法给丹麦带来明显的收益,格林兰传统的毛皮交易现场又成了负资产,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摆脱这一负担,但是奈何格林兰人不肯走。
2、阿尔及利亚是法国最重要的殖民地,没有之一,法国人当时已经占据了阿尔及利亚近四成人口,但是由于当地游击战的蓬勃发展,造成治安极度恶化,法国政府每年要投入巨额资金作战,由于在美、中等国同时介入支持游击队的情况下,无法看到战争结束的希望,法国财政面临破产的威胁,政治上压力也很大,最终戴高乐断然放弃了这一殖民地。
3、英国二战后经济面临崩溃,国力下降明显,几届英国政府都选择大规模裁军,连殖民地维持舰队都养不起了,同时英国国内的战时食品配给制度维持到60年代才撤销,已经实在无法维持殖民地政府的运作。在失去军事压制的情况下,各殖民地的抵抗运动大规模发酵,同时美苏中等国都介入,大量扶植当地游击队,英国人被迫在六、七十年代放弃了大部分殖民地,但是对于能够带来盈利的殖民地,英国还是始终抓在手里没有放的,比如香港,如果不是二代目以出兵相威胁,英国人还是想赖着的,而马岛英国人在70年代考虑过放弃,但是后来据说当地发现了可能存在巨型油田,转而死守,和阿根廷在80年代磕了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