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幸福”需要智慧、实干与坚持。不丹在40年前就做出了“自然资源只进不出”的决定,这使其矿产仍深埋地下,森林却不断滋长,林木覆盖率长期保持在72%左右。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不丹上任国王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名词──“国家整体幸福”,以此作为人民福祉的指针。他认为,所谓的“发展”,除了在经济上谋求成长以外,必须同时追求物质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多层面的“最大幸福”。
大多数的不丹人都认同这一主张,他们循规蹈矩地过日子,安祥和谐。不丹成为世界上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不丹的面积只比两个北京大一点,但街道上时不时会出现进口纯电动小轿车;人口只有不到80万,但适龄儿童入学率已从20年前的20%上升到如今的超过95%,且能者多学,读到博士也是免费;
不丹只有两座大型水电站,但电力供应不仅满足全国需要,而且70%能够出口,成为除旅游业之外最主要外汇来源;不丹在经济总量上仍属“中低收入国家”,但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在南亚排名第二,仅次于斯里兰卡,高于印度。
扩展资料
“不丹模式”就是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将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置于经济发展之上,衡量发展的标准是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而不是我们通常采用的 GDP(国民经济总值)。
追求GNH最大化是不丹政府至高无上的发展目标,实践的结果是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生活得很幸福。
参考资料来源:幸福的不丹(环球走笔)--国际--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