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拜年礼仪图片诗句?

2020-05-04 文化 92阅读
古人如何过年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必然有春节。凡是华人,必然想着过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或称元旦。这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故又称“元日”“元辰”“端日”。近代使用阳历后,将阳历的一月一日称元旦或新年,将阴历的一月一日称春节。改称“春节”,始自辛亥革命后,时间也不过一百多年,但春节的渊源很久,《礼记月令》载:“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命乐正习舞。”这个周天子过的“元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所以说,春节距今至少也有两三千年的成文历史。
古人是如何过年的呢?
主要是:迎年、拜年、节日活动、打鬼、娱乐。
迎年:祭祖,缅怀祖先。正月初一,要把祖宗牌位供在正厅,除在中堂、祠堂祭祖外,也有上坟祭祖的,主要是到坟地烧香、上供、叩拜。
祭祖以后,根据历书所示吉利方向,点燃灯笼火把,奉香鸣鞭炮,开门出行,摆上供品,迎接喜神。接着,人们向喜神方向走去,遇庙烧香叩拜,祈求一年的吉利。
过春节必放爆竹。放爆竹是为了驱鬼避邪。《清嘉录》卷一云:“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病,谓之‘开门爆仗’。”爆竹种类很多,由单响、双响、金铖炮、三角炮、二踢脚、多响爆竹、大龙炮、冲天炮等。清人百一居士《壶天录》载:“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乏家即食维艰,索逋孔亟,亦必爆赛数声,香焚一柱,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由此看来,放爆竹迎新年,是为了除旧岁、卜来岁、祈求平安。
拜年:拜年又称“走春”、“探春”,是春节最突出的特点。明人陆容《菽园记》称:“京师元旦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亲戚多,关系多,拜不过来,让仆人送名片,或送福字,这就是“泛爱不专”的反映。
在明清宫内,还流行团拜。《点石斋画报》中的清朝官府新年团拜图就是上述官场活动的纪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