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农业好形势、完成“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巩固完善已有政策,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出台新的重大政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国效应,改善农业宏观调控行为。我国既面临着保持较高粮食自给率的硬性要求,也具有地域辽阔、区域和品种间调控空间较大的优势,具有化解国际市场短期波动、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的条件和潜力。因此,农业政策不仅要有利于促进本国农业发展,而且要立足全球,不断强化我贸易大国的地位,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注重面上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构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十二五”时期,要在继续完善面上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健全完善区域性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不断完善已有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努力在以下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进一步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力争在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补贴方面实现大的突破。要针对产业和区域特点,下决心增加农业补贴总量,扩大补贴品种,改变农业支持保护水平过低的现状。重点是强化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推广补贴,同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大幅增加大县奖励规模,完善禁牧补贴等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力争在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实现大的突破。按照“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保障发展”的思路,整合现有建设项目,扩大投资规模,根据“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原则,利用土地出让金开展农田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5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明确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创建责任,通过整乡整县推进,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力争在良种培育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围绕提高农产品产量开展科技攻关。在粮食品种上,努力培育出更多的高产品种,缩短培育周期,加快推广步伐。在畜牧品种上,实施追赶战略,努力培育出自己的畜禽优良品种。围绕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开展技术攻关。把科研力量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园艺产品、设施农业、深加工产品集中,提高这些优势产业的技术含量,努力占领这些产品的国际制高点。围绕降低生产成本开展技术研发。大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和节劳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防止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完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快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平抑鲜活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推动农产品出口信贷创新。健全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资准入制度,灵活运用法律和政策工具调控外资并购行为,确保农业产业安全。
五是强化农业法制建设,力争农业综合执法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法律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投入、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利益保护等方面加强立法,加快强农惠农政策制度化、法制化进程。整合执法力量,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以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力争在全国农业县全部实行农业综合执法,不断提高依法治农水平。
“十二五”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农村面貌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农村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尽快改变城乡发展失衡局面,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制约,实现城乡之间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局,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着力提升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重点解决在城市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在建设新农村方面,加快研究制定全国新农村建设规划,使新农村建设战略长期化,进一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