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
内容提要
]
:
张爱玲的小说,
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
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
苍凉感。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
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
同
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
人物的一举
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同时张爱玲对人
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
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
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她笔下的不少人物,
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
表现了决绝的生
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
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她的文字可感可触,
彻
底而坚决。
[
关键词
]
:
张爱玲
小说
苍凉
女性悲剧
心理分析
意象手法
“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
‘流苏’改
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那么,
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
张爱玲,
1920
年
9
月
30
日出生于上海,
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1943
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张爱玲虽
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
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
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
加之她
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
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她的文字悲天悯人、
通情达理,
而
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
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
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
家庭伦理为题材,
她以清贞决绝
的生活态度,
苍凉华丽的视野,
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
凄绝的笔调,
奇妙的意象,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
男女主人翁爱与恨的交织,
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恒
久主题。
她把自己对时代的内心焦灼,
投影到自己的小说中,
营造了苍凉的艺术
氛围和人物心境,并且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悲哀和苍凉感。
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
她的文字,
用优美
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中,随处可
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
而深刻精辟、
时而曲折婉转,
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
表现出巧妙的特
点。
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
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
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
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
《红玫瑰与
白玫瑰》
《茉莉香片》
开篇第一段话:
我给您沏的这壶茉莉香片,
也许是太苦了一点。
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
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
悲哀的城。
1
《沉香屑——第一炉香》
开篇: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
点上一
炉沉香屑,
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
我的故事也该
完了。
“关于碧落的嫁后生涯,
传庆可不敢揣想。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
笼子里的鸟,
开了笼,
还会飞出来。
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
织金云
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红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
上。”
——《茉莉香片》
“她看了看了表,
一种失败的预感,
像丝袜上的一道裂痕,
阴凉地在腿肚子
上悄悄地往上爬。”
——《色戒》
“现在他总算熬出头了,
人们对于离婚的态度已经改变,
种种非议与嘲笑也
都冷了下了。
反而有许多人羡慕他稀有的艳福。
这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了,
至少在
名义上是个一夫一妻的社会,
而他拥有三位娇妻在湖上偕游。
难得有两次他向朋
友诉苦,
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
‘至少你们不用另外找搭子,
关起门来就
是一桌麻将。’”——《五四遗事》
从以上几段张爱玲的文字可以看出,
张爱玲的作品,
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作家
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她娴熟连贯的文字,展现了出来。
二、畸形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生存的悲剧。
张爱玲对笔下的女性着色非常苍凉,
她们人格和心灵被扭曲着、
撕裂着,
千
疮百孔、
残缺不全的人伦情感,
表现出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
展
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无奈与悲凉。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
站在女性的角度,
用她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
表现力,
来审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
女人在小的家庭环境中的沉浮。
她们对生活
的困窘、不安、琐碎、挫折感到厌倦却又无可奈何,挖掘了女性在历史中遭受的
精神和文化的双重扭曲。
展现了女性全部的弱点,
反馈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
心理,
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
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
抒写了深刻而
直白的、
饱含着悲剧美的生命之沉痛。
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封
建意识形态中的、
卑微可怜而平凡庸俗的小角色,
无论怎样挣扎都走不出自己既
定的命运。
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原来是一个新女性了,可是她
不愿意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把上学当作嫁入豪门的资本。
在不正经的姑母的栽培
下,
葛薇龙为了金钱和享乐而背弃了传统道德,
最终成为了一个“家养的妓女”。
正是对欲望的无尽追逐,才使得她的人性扭曲。作品最后写道:“从此以后,薇
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
不是替乔琪弄钱,
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
又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
被傅雷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
出身小户人家的曹七巧,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少奶奶,门户的不匹配,
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使她得不到爱与尊重,
受尽了凌辱和践踏,
成为封建婚姻
的牺牲品。
而她又把自己受尽的折磨,
转嫁到自己的一双子女身上,
亲手扼杀了
子女的幸福。
她知道周围的人恨她,
但是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
在绝路上越
走越远。最终她绝望和压抑,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在挣扎中扭曲了人格,变得疯
狂狠毒。
曹七巧的是无奈的,
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
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金锁记》也成为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典范之作。
曹七巧、
葛薇龙等人,
她们的处境不只是荒凉,
更是一种恐惧和无限惨烈的
悲凉。
读者能切身感受她们生活的没落和乱世的沧凉,
并且过目不忘。
这些女性
形象,
大多缺乏独立意识,
她们找不到躲避不幸的港湾,
又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
物,
人性的矛盾让她们成了被命运拖着走的女人。
她们出于对世态和生计的无奈,
不得不为谋生而谋爱,
费尽心机做出艰苦卓绝努力,
却只是为一个人类最原始的
愿望——生存而苦苦挣扎。
张爱玲小说带着对现代都市生活悲剧意味的思考,
以
其荒凉孤凄的生命感受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时代与文化困境中普遍的病态人生,
使
我们感觉到为“理想”而牺牲“现实”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残酷和浓厚。
三、小说中对人物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充满灵性心理刻画。
虽说文字表达的精当,
对意象扑捉的精妙,
用情节推进来烘托人物心理是张
爱玲的特色,
但独特的、
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
更让她
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回味无穷。
张爱玲十分擅长对心理的剖析和描写,
她的作
品的文字,
能根据故事的进展,
立刻营造出相搭配的气氛。
因此有人形容她的小
说是“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
我们可以看到,
在她的文章里,
并没有冗长的独白和繁琐的解析,
也没有连
篇累牍的心理活动赘述,
而是利用人物自然流露出的动作和语言,
即刻勾勒出人
物的心理状态,
同时营造了苍凉的气氛和风格,
可见她过人的高超洞察力和描写
力,她刻画人物心理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作家。比如:
“振保觉得她完全被打败了,
得意至极,
立在那里无声的笑着,
静静的笑从
他的眼里流出来,像眼泪似的流了一脸。”《红玫瑰与白玫瑰》
“她没作声。
提起了芷琪,
她始终默无一言,
恩娟大概当她犹有余妒——当
然是作为朋友来看。
火车轰隆轰隆轰隆进站了,
这才知道她刚才过虑得可笑。
恩
娟笑着轻松的搂了她一下,
笑容略带讽刺或者开玩笑的意味,
上车去了。
”——
《同学少年都不贱》
“他的眼睛遇到了她的眼睛,
眼光微微颤动了一下,
望到别处去了。
”——
《五四遗事》
“他的心狂跳着,撕开了信封,抽出一张白纸,一个字也没有,他立刻明白
了她的意思。她想写信给他,但是事到如今,还有什么话可以说?”——《五四
遗事》
“想必他拣中这一家就是为了不会碰见熟人,
又门临交通要道,
真是碰见人
也没关系,不比偏僻的地段使人疑心,像是有瞒人的事。”——《色·戒》
她的小说,在刻画人物的心理上,可谓出神入化,非常成功。她不仅擅长运
用心理分析,
还擅长通过心理分析,
在每个细节上,
都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和变
化,并从中揭示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了社会深度。
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
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
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如
《五
四遗事》
中的密斯范,
本来是个天真活泼的女学生,
她可以像所有的年轻女孩一
样,
去享受爱情,
做快乐又可爱的女人。
但她的前进思维导致她不介意做有妇之
夫“罗”的女友,加之爱情道路上的起落和对男主人翁越来越强烈的爱意和情
欲,
导致她和另外两个女人最终成为畸形“四角”婚姻的牺牲品,
而人生也越来
越散淡凋零。
故事的痛楚,
被转化成字里行间无尽的苍凉,
作品因而具有了现实
意义和历史感。
由此可见,
张爱玲的小说善于挖掘潜意识的、
变态的心理,
描写出现代节奏
下深层的悲凉。
不仅以上几篇,
看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
她笔下人物几乎没有
心理健全的,大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畸变心理。
四、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
意象是指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的意
蕴。
在封建家庭和西洋文化的双重熏陶下,
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呈现出中国古典小
说的神韵,
更融入了现代西洋小说的精髓,
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
张爱玲善
于运用意象手法,她营造的意象,既有不厌其烦的对于传统意象的袭旧和继承,
又有层出不穷的创新,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等,呈现出具
体的形态。
“月亮”在张爱玲在小说中,
就作为意向被不断的提到。
光在
《金锁记》
中,
月亮一词就被反复用了
9
次之多。比如:
“三十年前的上海,
一个有月亮的晚上。
我们也许没能赶上三十年前的月亮。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晕,
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
泪珠,
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
比眼前的月亮大,
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着凄凉”。
“或欢悦或凄凉的月亮。”
“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
一点一点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
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
是面具底下的
眼睛”。
就连小说的结尾也是用“三十年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
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除了月亮之外,还比较常见的意向是“镜子”。比如《金锁记》中“风从窗
子里进来,
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风吹得摇摇晃晃,
磕托磕托敲着墙。
七巧
双手按住了镜子。
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
依旧在风中来回
荡漾着,
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这里不仅用镜子意象来表现七巧的幻觉,
还
用了最简洁的手法将故事串联在一起,叙述、暗示,对比不同性质的关系。
其他意向手法还出现在:
“像拉过来又拉过去带有凄怨色彩的苍凉的胡琴”——
《倾城之恋》
“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的缎子屏风上,
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
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茉
莉香片》
还有描写被隔离的孤独的人,
向往自己内心过程中带来的自审与自省。
她与
外人沟通不了的情况恰似她得的便秘症一样,
本应该向外发泄的情感垃圾堆积在
肠子里,被堵住了。这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烟鹂得了便秘症,每天在浴
室里一坐坐上几个钟头„„,
只有在白色的浴室里她是定了心,
生了根。
她低头
看着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皑皑的一片,时而鼓起来些,时而瘪进去,肚脐的式样
也改变,
有时候是甜净无表情的希腊石像的眼睛,
有时候是突出的怒目,
有时候
是邪教神佛的眼睛,眼里有一种险恶的微笑,然而很可爱,眼角弯弯的,撇出鱼
尾纹。”意象分别是“希腊石像的眼睛”和“邪教神佛的眼睛”。
张爱玲以其独特笔调,
奇异的意向,
为读者“淡妆浓抹”的营造了一个光怪
陆离的艺术殿堂,
完成了她小说中意象世界的建构,
使她的小说显出神奇的艺术
魅力。这些意向,要么作为触发的契机,要么唤醒身在乱世的人的或沉痛。一个
简单的意象所传达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
容颜的更改,
更多的是人物在这其间
这是我在百度文库里面给你粘贴来得一部分答案,你具体可以自己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