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散文发展的总体趋势:繁荣,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发生了相当巨大的文化转型,这一转型广泛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其对散文的直接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文学由中心到边缘的位移中,散文在边缘处蔽迟氏的定位,保证了散文这一文体的从容发展;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与立场的分流,使散文成为知识分子精神与情感的存在方式;市场经济不仅使散文的创作与出版带有商业性,而且确认了市民阶层的合法性并因此使部分散文成为消费品;传播媒介的发展为散文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审美时代。
经典散文的不断重复出版,给90年代散文创造了繁荣的氛围。专栏的涌现,为人们用经济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体验提供了可能。生活与感情、社会与自我,经散文的处理后愈加琐碎,而文体艺术则是散文充当文化快餐的佐料。另一方面,散文出版物和写作的商品化,加速了人文环境的世俗化。在还俗之中,散文在许多方面失去了它的人文精神,旦陆失去了它的文学信息,陷入自身艺术发展的某些泥淖。
如何理解90年代散文热?
90年代“散文热”的原因,宏散主要与市场经济下的文化消费取向有关。
作者群体与作品数量异常庞大。
(许多在诗歌、小说、戏剧、理论甚至科技、管理等领域已奠定地位的主体纷纷趋向散文。)
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
(包括报纸、非纯文学杂志、广播电视等)
众声喧哗,开放多元,是9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