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10“太行”航空发动机?

2020-10-28 军事 167阅读
WS10太行一直是被蒙在一团云雾中的东西,从现在的公开资料上看,至少有4种型号,都被冠以太行,WS10的名义,分别是:WS10A、WS10B、WS10G和WS10T。
进一步阐述之前,可以先顺着太行的发展脉络,理一下起源,以及各个分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购买了美国生产的波音737客机,其中一部分波音737配备的发动机就是美国和法国合作研制的CMF56,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发动机的核心机就是F110发动机的核心机。
而F110发动机在美国战斗机的发动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被F16和F15广泛使用,B1B上面使用的F101发动机的核心机和这个也同源。
于是中国方面开始动脑筋了,想办法以备件的名义多进口了一台CMF56发动机,用来逆向仿制,希望以此为基础开发一款类似F110的发动机,装备自己的军机。
项目代号:WS10,太行。
可是美国人的技术对中国而言要求太高,基础配套工艺跟不上,太行的发展问题多多。在引进苏27以及AL31F发动机后,中国开始走混合路线,太行实际上有了多个分支:发展主要分为四大方向:
1. 参考俄系AL-31F 部分结构与控制系,利用中国本土工艺设计改进可靠性与寿命值的WS-10A 系列;
2. 参考俄系99M 系并“主要关键部件全面生产技术引进”进行生产技术强行攻关的WS-10B系列;
3. 继续多方渠道获取原始方技术资料进行的材料与工艺、品控大幅摸索完善, 设计微调的WS-10G优化大改方案;
4. 利用四代机设计技术指标,三代机生产设备工艺进行兼容尝试性融合发展的WS-10T 系列, 为正式全面投产四代机发动机WS-15做验证的方案。
WS-10A系列发展是不断的尝试通过局部更换部件和调整参数进行磨合, 尽量利用已生产的硬件通过时间磨合来试验发现并解决问题, 等到技术方案可靠定型 再批量生产大面积替换。
由此付出了时间消耗长, 型号零件细节改动繁多, 维护保养复杂, 推力不理想的巨大代价。 但仍旧可以满足不过分中断部队训练的 最低维持需要。
WS-10B系列则像 “出鞘”栏目 透露的通过 暗中投资俄国“礼炮”设计局的某型号研发并顺利获得部分技术转让(如单晶、粉末)等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技术能力进行国产化适配,通过某些技术取舍来进行设计微调 优先获得 关键性能达标。
例如推力值、加速时间、 飞机气动优势速度区间性能、 操作冗余度、 易于规模生产便利性、 加工质量合格优良率等等……
但耗资巨大, 设计改动量大,技术路线风险大。
WS-10G 则是继续坚持 “原技术路线” 的倾向选择,通过提升自身工业制造能力后进行精细化“逆向深度仿制”的自主改进型号。
随着工业制造能力的进步, 这种保持“原味”的系列改进反而会更快的获得良好效果, 即使某些极个别指标仍旧不十分满意, 但总体综合效果却比过去非同一般。
在制造能力与时俱进同时, 科学设计技术路线的走向选择得 正确与否 越发成为致胜的关键, 尤其是正确摸清本国适配机型的作战使用特点, 再有针对性地对优先方向改进,遭遇不确定性因素小,更易于定型生产迅速升级换代。
当然,这也首先需要工业制造能力整体升级, 同样耗资不菲。
如 WS-10G 非常适合J-11BS、 J-16 这类多用途机型, 加速时间不须太苛刻,但上下推力值大,可靠性高,高空高速性能不过分追求, 中低空性能均衡优秀。

至于目前最神秘的WS-15 系列, 现阶段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利用成熟的生产手段和组装模式 进行最初实用化初步定型。 限于条件有限和硬件、经验的缓慢成熟, 必须要经历一个适当降低参数标准 或 按现行生产工艺和材料手段进行匹配验证生产的工业化过程。
因此, 出于必须高度保密的原因, 最佳方案就是利用 “现存技术型号谱” 掩盖其真实进度, 鉴于加工技术的互通性, 赋予一个与太行形似的编号也不足为奇。 而且, 作为第二款自主研发的大推力先进涡扇发动机, 之前在WS-10 犯下的设计取值错误大多数可以得到避免, 其研发获得的进步与经验同样可以 反哺正在进行革新中的WS-10B/G 等三代型号, 且在进度和操作上均具备可行性。 WS-10T作为正式版WS-15 备份的准四代型号一定会被给予足够的关注度。
总体分类, 太行 目前发展分为4 大分支系:
A 型: 攻关稳定系列
B 型: 适配改进系列
G 型: 优化升级系列
T 型: 备份验证系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