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方法就是利用不同偏振方向在各向异性晶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完成所谓的一类、二类相位匹配。
计算合适的I类、II类相位匹配角,使激光按照这个角度入射,由于偏振不同,利用正常、反常色散,使入射光和出射光在晶体内的传播始终保持相同速度,不发生相位失配。
一般我们做倍频较多,实现按照匹配角对非线性光学晶体进行切割,选取合适的偏振方向垂直入射即可。和频、差频要好好计算角度问题
至于一般的非共线相位匹配,其实说白了就是动量守恒问题。
以上部分你可以查阅任意的 非线性光学 教科书。
后来人们广泛采用周期极化、准周期极化、非周期极化的非线性晶体来进行“准相位匹配”,如PPLN,你可以查阅相关原理和概念。
这是个很简单的思想,将非线性系数周期变化,补偿色散引起的相位失配。但直到62年提出后二十年才有付诸实践的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