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020-04-16 综合 391阅读
  1. 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上国内封建残余势力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 甲午战争爆发直接原因: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设下圈套,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扩展资料:

  1. 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

  2. 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

  3. 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参考资料:

  1. 人教版高中历史书《中国近现代史》

  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图书《甲午战争史》

  3. 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