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0-06-20 综合 226阅读

一、革命的领袖和旗帜 

孙中山是公认的革命领袖和民主革命的光辉旗帜,他对这场民主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治主张的人,并为此不懈奋斗了十几年。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孙中山息息相关,是孙中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多年间的革命宣传和艰苦奋斗打下的革命基础,才换来如此的胜利局面。

二、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派已经开始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初有组织的阶段,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05年8月,孙中山又创建了第一个具有近代形态的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从而把中国民主革命推向高潮。 中国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系统的组织机构,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是以往中国社会其他组织所不可比拟的。

三、创立三民主义革命理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他在研究中国国情和考察世界资本主义运动规律基础上创立的三民主义革命理论,是引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之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辛亥革命,就是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的革命,从而跨越了鸦片战争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民主革命“准备阶段”,具有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亲自制定和宣传革命的理论、传播革命的思想,并且也成为革命的旗帜。 

四、领导发动武装起义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坚决倡导者。他把反清武装斗争当作当时民主革命的主要手段,为推翻清朝统治,夺取革命的胜利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的枪声终于打响,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封建帝制被打倒,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五、共和制的缔造者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者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他组建和主持了设在南京的临时政府。在短暂而又困难的三个月里,他力求对巩固共和制度有所建树,紧急制定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法令和措施。

同时,孙中山又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运动的强力推进者。在他执政期间,颁布了三十多道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法令。

这些革故鼎新、除旧布新、移风易俗的举措张扬了资产阶级民主的精神,使民国初年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出现了“振兴实业”的热潮,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道路。 

六、当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攫取后,孙中山又领导了旨在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愈挫愈奋,一往无前,为捍卫民主共和,奠定了永久不拔的基础。从此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帝制难以存在于中华大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专题 >> 学科专题 >> 历史学专题 >> 聚焦我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