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好多人都不知道(盛sheng)这个姓?郁闷

2020-05-16 综合 151阅读
一、姓氏源流盛(Shè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郕同盛。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郕国即是其中之一。郕国始封于周穆王时,其地在今河南范县、山东宁阳县一带。春秋时期,郕国不断受到鲁、齐、卫等强大邻国的侵扰,终在公元前686年为齐国所灭。亡国后的郕国公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姓盛。因此推溯起来,两千多年来的盛姓人,是黄帝姬姓的后裔。 2、出自祖名为氏,以奭;(Shì 音是)姓所改。另外一支盛姓系由奭;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其子孙有一支以他的名为姓,姓奭;。到西汉元帝时,由于元帝名刘奭,百姓必须避讳,奭姓人改为盛姓。又如如《姓谱》上记载说:“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 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清代满洲八旗姓盛佳氏者,改汉姓为盛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盛氏始祖为周朝燕国的召公奭,奭因被封于召(今陕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召公帮助周武王灭商有功,又被封于燕。召公奭的后代就以祖上的名为姓,成为奭姓。到了西汉元帝时,因避元帝讳(元帝名刘奭)就改奭氏为盛氏。盛氏后人尊召公奭为盛姓始祖。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盛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郕国;另外一支盛姓系由?#93;姓所改,得姓于西汉末年。历史上,盛姓先后在汝南(治今河南上蔡)、梁国(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等地形成望族,出现了许多名重一时的人物。其中,东汉时的廷尉盛吉、唐初的葛国公盛彦师、元代的诗人盛彧、明代的画家盛林、清代的实业家盛宣怀等,都是盛姓的杰出代表。我国盛姓的始祖,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系出姬姓,召公?#93;支孙封于盛为燕附庸姓?#93;氏,后避汉元帝讳,改以国为氏,这一点,有充分的资料可资说明。关于盛姓的来源,以及他们跟周朝王室的深密渊源,历来姓氏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譬如《姓考》上说:“周穆王时盛国之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更详细指出:“周同姓国也,为齐所灭。穆天子传,盛姬之国也。公羊传,成降于齐师,成者盛也,讳灭同姓,故言盛之,有司徒盛吉,汝南、梁国。”从上面的文献,盛氏的来龙去脉,便一目了然了。同时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载的:“望出汝南、梁国”,则该稿是唐代的作品,可见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之时,这一支姬姓后裔主要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河南和四川一带。不过在更早的东汉时期盛氏人士的活动范围已不仅限于河南、四川两地,当时我国南方的云南地方,也已经有了他们的踪迹,当时跟名臣司马相如有过一段渊源的盛览,根据史载是叶榆人,也就是现在云南省大理县的人士。盛览是以问作赋之法于司马相如而在历史上留名。据说,他本来很自负,有一次向司马相如请教之后,竟然终身不复敢言作赋。盛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盛姓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居住,如北京,河北之景县、尚义,山东之平邑、东平,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盛姓在山西省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排序中,居第二百七十位。盛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居第一百五十九位。尤以湖南、浙江两省多此姓,两省盛姓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37%。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