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
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扩展资料:
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
1922年8月,共产国际提出了对国共合作的构想,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活动必须以共产国际“二大”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为基础。
共产国际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坚持辛亥革命的使命,并渴望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华民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他们的任务,必须在国民党内部和在工会中组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
192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以及马林、翻译张太雷出席了会议。
对于共产党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通过了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
西湖会议后,马林、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上海分别拜会了孙中山,介绍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李大钊和孙中山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和两党联合问题。
孙中山从屡次失败中认识到,单靠国民党是无力实现革命任务,必须联合新的革命力量,因而确定了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民党的联合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大会通过的宣言、党纲、党章等,体现了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转变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5人,其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3人。这次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