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按内容分为六大类:
人际传播,包括双向传播、性别与传播、指导传播、人际影响、人际知觉、人际交流和关系传播;
小群体传播,包括决策制定、家庭传播、群体动力、代际交流、领导能力和问题解决;
语言与符号编码,包括发展传播、跨文化传播、语言学、非口语传播、语义学和符号语言学;
组织传播,包括商业与专业演讲、健康传播、人类传播技术、协商与调停、组织行为、社会化与同化、训练与发展;
公众传播:包括争辩、传播教育、讨论、环境传播、言论自由、合法传播、行为研究、劝服与态度转变、
政治传播、公开演讲、修辞评论与理论、声音与措辞;
大众传播:包括广告、广播与电信、比较媒体系统、批评与文化、媒介产业的经济学、影片与电影工业、新闻、媒体效应、媒体伦理、新技术、政策与规则、流行文化、公共关系。
具体的大家可以去看华夏出版社出的“高校经典教材译丛·传播学”里面的《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资料来源》这本书。
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一、传播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1、科学化趋势。2、融合化趋势。3、动态化趋势。4、操作化趋势。5、分支化趋势。6、本土化趋势。
二、传播学者面临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1、积极探索传播规律。2、积极构建理论体系的态势。3、积极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
三、传播学研究分支化的走向表现在哪些方面?
1、要素研究。2、层级研究。3、领域研究。4、交叉研究。5、比较研究。6、影响研究。
四、传播学的分支研究会肢解基础研究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传播学的基础研究和分支研究犹如心脏和血管、树干与树枝,它们相辅相成,互生互动,缺一不可。基础研究可以推动、促进分支研究,而分支研究也可以丰富、充实基础研究。基础传播学不会因向分支传播学输送养料而变得支离研究,分支研究也不会因向基础传播学回送营养而将其“变性”。
传播学本土化趋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传播学最先出现在美国,对于引进这门学科的其他国家来说,传播学是舶来品。如果传播学不同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相吻合,不在一定的民族土壤上生长出来,不与所在国家传播实践相结合并为其服务,而只是简单地贩卖和照搬,那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甚至反对。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中国传播学来说,本土化建设既可以增强其学科个性和民族特点,也可以推进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适应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中国大众所接受,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因此,中国传播学只有针对中国国情,联系传播实际,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中吸取营养,适应中国的社会特征、文化积淀和受众的心理态势、意识取向等条件,才能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才能真正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才能参与国际传播研究的沟通与交流,并为国际传播学术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