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人民币升值到我国流动性泛滥,从而股市出现长期牛市。有的甚至认为股市的上涨是“疏导宣泄流动性过剩的无奈的惟一的有效的较好选择”。 笔者早在2004年就写文章说明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刺激作用,那时的股票指数是1000点左右,当平均股价已经上涨了两倍的情况下,再强调该逻辑就有些不合适了。
在股票市场已经上涨到3000点左右时强调“股市的上涨是疏导宣泄流动性过剩的无奈的惟一的有效的较好选择”的潜台词,是“当下中国政府必须容忍股市出现巨大泡沫”。 人类的历史只证明过股市上涨过快会导致严重后果的道理,还从来没有证明过股市泡沫是什么“无奈的惟一的有效的较好选择”的高论。
这样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是在误导社会公众。 考察股票市场的历史,我们发现,所谓的大牛市或长期牛市都是由新技术革命导致的,纯粹因为资金因素而导致的牛市都是短暂的。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资金过剩而持续数年的大牛市。 以美国为例,从1901年至2001年的100年时间里,美国股市出现了四次大牛市。
上个世纪的第一次牛市出现在1901年前后,出现大牛市的背景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由于电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发展阶段。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电的发明完全改变了人类对未来的预期。技术的突变使人们都心情振奋,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劳动生产力,使股票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变得非常乐观,牛市由此而产生。
第二次牛市产生的时间是1929年左右。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尤为突出的是,在此之前只能为富有阶层享有的一些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仅汽车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电气化也开始向美国全国扩张。电灯、吸尘器、洗衣机和无线电广播都是在这个时期普及和应用的。
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日常生活,影响了人们的家庭和闲暇时光,所以这个年代成为巨大的技术进步的时代。同20世纪初一样,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一直到股市崩盘之前,理论家还在看多当时的股票市场。 第三次出现大牛市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此时,电视得到了普及。同时,生育高峰是推动市场繁荣的又一重要因素。当时,许多金融界人士都认为,美国已经发展到了“新资本主义”阶段,并且其基础将会不断扩展。 第四次大牛市出现在20世纪末。是由于互联网技术革命导致的,它成就了以微软为代表的科技股公司的神话。
正是这样乐观预期的作用,导致美国长达十多年的股票市场牛市。 可见,美国的大牛市都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出现根本改善的基础上的。但尽管如此,美国的股票市场依然出现像1929年的大萧条。 纯粹的资金推动性的行情历史上也出现过,最典型的就是18世纪初的法国“密西西比河泡沫事件”和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其中的教训无人不知,无须笔者赘述。
即使是国人一直企图效仿的日本,也不完全是资金推动性的牛市,当时的日本不仅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且成功地培养了很多国际知名品牌,在当时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的企业占三分之一以上。 为什么只有在新技术革命带动下才能出现大牛市?原因十分简单,只有出现一项新的技术或商业盈利模式时,运用这些新技术的公司业绩会出现持续增长,从而带动股价不断上升。
如果股价上涨而公司盈利能力不能得到持续增长的话,结果是股价出现泡沫,不可能持久的。 因此,在我国实体经济没有出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流动性的泛滥来造就10年大牛市的观点是不现实的,也是十分有害的。本轮行情的热点板块主要是金融和地产。
这两个行业其实都是服务业,是依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果实体经济没有实质性的改善,金融和地产的繁荣纯粹是泡沫的升腾而已。股票市场以金融和地产为主要龙头,炒的其实就是泡沫而已,认为这样的状况可以长期持续的观点是没有依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