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为什么是影响生产率的因素?举例说明

2022-08-08 军事 116阅读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一大群人会比一两个人的生产效率高;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一家国企比一家私营小作坊生产效率高;

自然条件:天天刮台风的地方。

单位设备(如一台机床或一条自动生产线)或设备的单位容量(如高炉的每立方米容积),在单位时间(如一小时、一昼夜)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一个时期(测定期)的静态生产率与以前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的比值即称为动态生产率指数。动态生产率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指数大于1,表示与基准期相比,现期生产率提高了;指数小于1,表示与基准期相比,现期生产率降低了。

扩展资料:

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管理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还有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因素。

这些因素中,有的是生产系统本身的构成因素,有的则是生产系统外部的环境因素,在提高生产率的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

从生产率测评的角度看,既有一个国家或部门的生产率水平测评,也有微观组织(如企业)的生产率测评,不同经济规模组织的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亦不相同,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成劳动产品。因此,生产过程既是产品制造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活劳动的消耗过程。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或半成品)开始直到制造成为产品之间的各个相互联系的全部劳动过程的总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率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