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论文

2020-10-28 文化 85阅读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公元1793年,大西洋东海岸的霸主英吉利派出了一个特殊的使团,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遥远的东方帝国——大清。这个以马嘎尔尼爵士为首的使团刚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向大清朝廷提出了“开关、通商、割地”的请求,遭到了当时的世界“霸主”——82岁的大清皇帝乾隆的严词拒绝。但是乾隆皇帝在揭露英国人狼子野心的同时却也附上了一句傲慢无知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马嘎尔尼一行人只能带着对东方文明的疑惑与敌视沮丧地离开......67年后,当年使团的后裔以侵略战争胜利者的身份攻陷北京并占领圆明园时,他们惊人地发现,当年作为礼品送给乾隆皇帝的科技设备,武器装备与舰船模型都原封未动地封存在府库里,任其腐朽......
这已经不是东西方文化的首次碰撞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生产力提高,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开放的祖国继承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从海外带来了西方文化?那么作为新世纪主宰一代的我们要如何对待呢?我的回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人向来都是主张”经世致用“的,通俗而言就是吸取传统文化的智慧服务于当下,为现时代服务。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智慧与杰出艺术,都应该为我们所继承和弘扬。而由于时代局限产生的封建糟粕与腐朽思想,我们应该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剔除出去。这就比如,吃鱼的时候,不吃鱼骨,你不能说人家不会吃鱼;吃马肉的时候,不吃有毒汁的马肝,你不能说人家不会吃肉。对于我们本民族自身继承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像保护我们的孩子一样保护好它,但是凡是要阻碍它继续发展的”负能量“,我们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改造与剔除。 中国古代成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便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争议的代表。从古至今,儒家思想的发展几经曲折: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一生周游列国,著书立说,以此宣扬”正统“,但未受重视;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儒家学派,使其同韩非之法家、墨翟之墨家并称为战国三大”显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文化遭到极大冲击;
汉初奉行黄老之学,与民休息。直到汉武帝时期,武帝为加强皇权,纳大儒董仲舒之“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遂发展成为“外儒内法”的统治阶级正统思想;
东汉时期佛教东来,道教建立,两家思想都曾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一时间呈现出“三教并立”的局面;
宋代程朱理学将儒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儒家思想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均暴露无遗;
明代的心学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则是儒家思想的一种创新与变革;
清末民初,“批儒反孔”的思潮兴起,虽然袁世凯、溥仪复辟又抬出了孔子的幌子,但也不能抵挡住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思潮;
解放后的“文革”时期,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人民群众”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批林批孔“,对儒家文化以及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人民对儒家思想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客观、崭新的时期。如今在世界文化界,世界人民兴起了一股学习儒家优秀文化,进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潮流。
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往的历史时期对儒家思想及文化的认识

与做法都太过片面、狭隘甚至粗鲁:”人们无数次地把孔子供上或拽下神坛,有用了供起来,没用了就揪下来,用脚踩用板砖砸!“(袁腾飞语)而只有今天人们的做法,才是比较可取的。
严格追溯起来,自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开始,西方文化便以各种各样的载体或形式向中国传播。从那时起至改革开放之前,很多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崇洋媚外,全盘西化,要么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对西方文化采取拒绝甚至是敌视的态度(且这种余毒至今仍然残存)。而随着中国的开放,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而中国也更清楚地认识了世界。因此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完全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做到”洋为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正是这一原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么? 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认真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才能为自身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竭的动力之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