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商品、货币关系将会怎么样?

2020-06-22 文化 1001阅读
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在批判与继承古典学派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
马克思研究货币起源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对于货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马克思始终围绕着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其外化这一中心来展开。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几千年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史上,货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例如:1只羊=3把斧子。这个等式表明了一只羊的价值通过三把斧子表现出来。(二)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成为一种经常现象。这时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同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和许多商品相交换了。这样,价值形式便发展到第二阶段,这就是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的价值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这一价值形式较简单价值形式更能充分反映价值的性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三)一般的价值形式。人们从无数次的交换中认识到,在某地区市场上,什么商品是大家愿意接受的。这样只要用自己的商品先换到这种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用这种商品再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交换不仅成功,而且省事了。这样就有一种商品会自然而然地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一切商品的等价物。价值都通过这种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便称为一般价值形式。它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四)货币形式。交换的发展,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金银来承担。金或银之所以能够固定地担当这个重任,首先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其次,是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易变质损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等方面的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因此,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当金银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独占一般等价物地位时,就成为货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它是在商品交换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这就是货币的起源。正是基于此,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