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学习观

2020-10-04 教育 384阅读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观察:个体的成长发展必须拥有内在力量导致形成的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其著作《动机论》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其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包含爱与被,归属与领导)、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衣食住行)最重要的需要,必须首先得到满足;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指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包括要求社会环境安全、生命财产得到保护,摆脱失业的威胁、生活有保障,病有所医等;
——3.爱与归属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两个方面;
——5. 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一个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这一理论既反对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大都同意理想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学派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观点:
——1、人的责任
——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它能说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不得不”这句话,例如“我不得不去上班”、“我不得不去洗澡”、“我不得不听老板的调遣”等。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做这些事。我们甚至可以选择不做任何事情。在特定的时刻,行为只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弗洛依德和行为主义把人说成是无法自我控制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与之相反,他们把人看做是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只是因为身体上有局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来访者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但是,正如弗洛姆所说,有许多自由是可怕的;
——2、此时此刻
——生活中总有很多怀旧或无法自拔于过去的人,他们常常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或是反复体验以往尴尬的遭遇或是痛苦的失恋。也有一些人总是在计划将来的日子,而不顾眼前的生活。从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角度,每天的怀旧或是白日梦使你失去了N分钟的时间,你本应该享用这N分钟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欣赏日落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刻,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会常常告诫你“今天是你剩余生命里的第一天”;
——3、个体的现象学
——人本 主义心理学认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他们鼓励自己能够克服自己所遇到的暂时的困境;
——4、人的成长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人们眼前的全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或幸福,而要得到满意或幸福则是永远地积极地寻求发展,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我们会不断朝着这种满意状态。
——综上所述,人本 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对于人性的研究应沿着人的基本属性进行,从尊重、体贴人性的立场出发去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时刻考虑“人”是具有灵性的活物,而非缺乏灵性的物件。从而使心理学研究更具实践意义,由此使心理学研究跟加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产生促进人性良性和积极改善的社会作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